意见反馈
首页
视频专区
案例库简介
公告动态
下载专区
关于学会
高级
检索
个人中心
退出登录
登录
|
注册
最新刊期
2021
年
第
5
期
本期电子书
封面故事
上一期
下一期
论著聚焦
王秀云教授应用三才封髓丹加味治疗梦交胎动不安经验
张国华,王轶蓉,王秀云
DOI: 10.13194/j.issn.1673-842x.2021.05.004
摘要:梦交又称性梦,此病在妇科临床并不常见,古人认为该病多由亡血失精、脏腑虚衰、心神失守所致。若妊娠期间发生梦交,多易导致胎动不安,甚至堕胎、小产的发生。王秀云教授临证治疗该病,认为该病病机是肾阴不足,心肾不交,虚火扰动冲任胞宫,故致胎动不安。三才封髓丹原用于虚火上炎、梦遗失精之证,有泻火坚阴、固精封髓之功。王秀云教授临床应用三才封髓丹加味治疗梦交所致胎动不安,因其有滋肾益阴、养心安神、固冲安胎之效,全方共奏平调心肾水火阴阳之功,使阴平阳秘,水火相济,梦交得止,胎元得安。
关键词:梦交;胎动不安;王秀云;临床经验
8
|
2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217676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国医传承
国医大师雷忠义养心活血汤释义及临床应用
陈金锋,范虹,刘超峰,雷鹏,雷忠义
DOI: 10.13424/j.cnki.jsctcm.2021.05.006
摘要:国医大师雷忠义教授善用自己独创的养心活血汤治疗胸痹心痛病属于气阴两虚、痰瘀互结证者,养心活血汤是由人参(西洋参、太子参)、麦冬、陈皮、丹参、三七粉、五味子等六味药组成,全方体现了补益气阴、活血祛痰虚实并用的治疗法则,主要用于胸痹心痛病气阴两虚、痰瘀互结的虚实夹杂证。雷教授在临床变通活用,把养心活血汤广泛的应用于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衰病、消渴病、水肿病、百合病等治疗中。现就其组方特点和方药药理进行合理分析及释义,从临床实例证实其合理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雷氏养心活血汤;胸痹心痛;气阴两虚;痰瘀互结;大师经验
34
|
9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977160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经验撷菁
陆灏以蒿芩清胆汤化裁从三焦论治瘿病经验总结
许嘉慧,陈清光,陆灏
DOI: 10.13192/j.issn.1000-1719.2021.05.008
摘要:目的归纳总结陆灏教授治疗瘿病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方法通过跟师学习、交流思考整理陆灏教授临证治疗瘿病之验案,从中医因、机、证、治等方面系统阐述陆灏教授临证思路和处方规律。结果陆灏教授认为瘿病之人多因情志不调、饮食甜腻、地域因素致湿从中生、热从内化,中焦运化失司,则三焦气化失常;结合中医理论三焦与胆经均循颈过颈之循经定位,总结其核心病机在于“湿热中阻,枢经失司,三焦气乱”,即湿热为因,气病为本,三焦为变,痰、瘀可为病理产物。治疗上多以蒿芩清胆汤为基础方辨证论治,重在清热利湿、疏利三焦气机,同时强调辨病辨证相结合、症状与病理同注重,组方灵活化裁,效如桴鼓。结论陆灏教授治疗瘿病经验丰富,融汇中医,见解独到,遂将经验归纳总结,附验案2则,以飨读者。
关键词:瘿病;三焦;湿热;蒿芩清胆汤;临床经验;陆灏
9
|
2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217677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陆灏以蒿芩清胆汤化裁从三焦论治瘿病经验总结
许嘉慧,陈清光,陆灏
摘要:目的归纳总结陆灏教授治疗瘿病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方法通过跟师学习、交流思考整理陆灏教授临证治疗瘿病之验案,从中医因、机、证、治等方面系统阐述陆灏教授临证思路和处方规律。结果陆灏教授认为瘿病之人多因情志不调、饮食甜腻、地域因素致湿从中生、热从内化,中焦运化失司,则三焦气化失常;结合中医理论三焦与胆经均循颈过颈之循经定位,总结其核心病机在于“湿热中阻,枢经失司,三焦气乱”,即湿热为因,气病为本,三焦为变,痰、瘀可为病理产物。治疗上多以蒿芩清胆汤为基础方辨证论治,重在清热利湿、疏利三焦气机,同时强调辨病辨证相结合、症状与病理同注重,组方灵活化裁,效如桴鼓。结论陆灏教授治疗瘿病经验丰富,融汇中医,见解独到,遂将经验归纳总结,附验案2则,以飨读者。
关键词:瘿病;三焦;湿热;蒿芩清胆汤;临床经验;陆灏
27
|
4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977160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张氏飞针疗法治疗围绝经期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临床经验
张蒴,梁峻铨,陈贵珍,许云祥
DOI: 10.13192/j.issn.1000-1719.2021.05.009
摘要:背景躯体形式疼痛障碍是一种不能用生理过程解释、疼痛部位无相关器质性改变的慢性疼痛病症。围绝经期妇女是指绝经前后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伴有神经心理症状的一类特殊群体。目前现有的药物治疗方法不良反应明显,心理、认知治疗昂贵且治疗时间长,围绝经期妇女对疼痛刺激明显的传统中医针刺疗法接受度低。因此,对于围绝经期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治疗需要找到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目的总结张氏飞针疗法在围绝经期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应用经验,为此病提供一种疼痛刺激少、安全性高、且经济有效的新方法。方法张家维教授认为阴阳不调,脾胃、肾气不足导致肾亏不足乃围绝经期不可逆转的病理机制;张氏飞针理论体系中认为围绝经期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病位在脑,与心、肝、脾相关;其病机为脾肾不足,髓海亏虚,阴阳失调,气机郁滞,发为疼痛;张氏飞针疗法治疗本病采用补脾益肾、充督益髓之法,主要选取督脉百会穴以调动诸经之气,经外奇穴四神聪以镇静安神,手少阴心经之输穴、原穴神门以安神定志,膀胱经上脾之背俞穴脾俞以强健运化水谷之能,膀胱经上肾之背俞穴肾俞以益肾助阳、卫外护盖;同时根据疼痛部位不同及其他伴随症状辨证选取穴位对症处理。通过飞指定神、飞针进针、飞针速刺、飞针催气、飞针补泻、飞针出针等一系列独特操作手法,达到平衡阴阳,治神止痛之功,取得良好疗效。结果张氏飞针疗法在临床治疗围绝经期躯体形式疼痛障碍取得良好疗效。结论张氏飞针疗法是一种疼痛刺激少、安全性高、且经济有效的治疗围绝经期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新方法,值得广泛推广。
关键词:张氏飞针;围绝经期;躯体形式疼痛障碍;临床经验
6
|
1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38203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周慎斋临床运用保元汤经验浅析
杭天怡,战丽彬
DOI: 10.13192/j.issn.1000-1719.2021.05.011
摘要:周慎斋为明代著名医家,重视调理脾胃,善用保元汤治疗内伤虚损,其阐发脉法用药每能独出心裁,厥功至伟,医名甚著。周慎斋门人记录其治疗经验并经后人整理成《周慎斋医书》传世,保元汤收录于其中。基于《周慎斋医书·古方解》之保元汤,从历史衍变、组方用药、临证运用、加减化裁的角度,就周慎斋临床使用保元汤的经验进行简要探讨。周慎斋临床善治内伤杂病,重视保元气,提出以脾为要,温补元气的治疗方法,以及补脾益肺之气以助胃气生发,固后天元气的治疗经验。对保元汤的临床运用提供新思路,于中医药的继承与创新有深远意义。
关键词:保元汤;调补元气;周慎斋;治疗经验
6
|
0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7848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吕文良从“毒、瘀、虚”论治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刘爽,陈静,赵鑫,吕文良
DOI: 10.13192/j.issn.1000-1719.2021.05.012
摘要:吕文良教授认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之病机不外于“毒”“瘀”“虚”此三种病理因素。因此在临证治疗时,常以此为基,一者注重扶正固本,并擅用生黄芪、炒白术、山药、白芍、生地黄、女贞子、墨旱莲等中药,通过健脾益气,滋养肝肾,以制肝脾肾之虚;二者注重攻毒解机,并擅用焦山楂、焦神曲、焦麦芽、黄芩、黄连、黄柏、茵陈、熊胆粉等中药,通过清热利湿,祛痰清浊,消食导滞,以肃机体胶结之毒;三者注重化瘀荡积,并擅用生山楂、川芎、乳香、没药、郁金、益母草、醋延胡索、红景天、三棱、莪术、水蛭、王不留行等中药,通过活血通络,软坚散结,以除积旧之顽疴。是以,正气得复,则机体健运如常;邪毒得除,则机体无侵扰之忧;瘀浊得清,则机体无闭阻之扰。故该文即从“毒”“瘀”“虚”此三方面,就吕文良教授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特色进行总结,以浅述其学术经验。
关键词: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毒;瘀;虚
9
|
1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38202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当归四逆汤治疗心衰的临床验案
王强,史航,霍艳明
DOI: 10.13192/j.issn.1000-1719.2021.05.013
摘要:心衰是由于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室充盈或射血能力受损的一组复杂临床综合征,为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和终末阶段。心衰终末阶段可伴有冠心病三支病变,肾功能衰竭,消化道出血等现代医学治疗棘手的疾病。中医药治疗心衰可明显心衰诸多症状、减少再住院率、提高生存治疗等优势。当归四逆汤来源于《伤寒杂病论》,运用当归四逆汤治疗心衰终末阶段合并诸多治疗棘手疾病的患者后,患者的心衰症状及指标明显改善,结合现代文献药理研究,证明经方治疗心衰终末期合并诸多疾病的优势所在。以当归四逆汤治疗心衰终末期患者为例,根据心衰临床演变的规律,从六经角度阐述心衰发病的机制及心衰治疗的原则,为临床防治心衰的进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当归四逆汤;心衰;六经辨证
10
|
2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78923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从和解少阳论治帕金森病
温俊雄,杨楠
DOI: 10.3969/j.issn.2095-6606.2021.05.016
摘要:帕金森病属于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不仅有运动迟缓、震颤、肌强直为主的运动症状,还有睡眠障碍、精神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感觉障碍等非运动症状。颤证症状与帕金森病核心症状一致。帕金森病的主要病机为胆气不舒、三焦壅滞。临床实践发现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能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症状,临床疗效明显。
关键词:和解少阳;胆气不舒;三焦壅滞;帕金森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10
|
1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38202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清肺排毒汤结合西医对症治疗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2例
刘宁,王栋庭,周利刚,李双全,李廷荃
DOI: 10.11954/ytctyy.202105023
摘要:清肺排毒汤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应急专项处方。通过观察2例采用清肺排毒汤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的治疗情况,表明该方使用安全,核酸转阴迅速,疗效确切。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清肺排毒汤;儿童;病案
5
|
0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106110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从《伤寒论》少阴病探讨不寐主要病机及治疗原则
张凯歌,谷松,吕阳婷,黄幸,樊欢欢,曹克刚
DOI: 10.13194/j.issn.1673-842x.2021.05.021
摘要:不寐,即失眠,为临床中的常见病症,其核心病机在于阴阳失调、阳不入阴,而导致这种结果的诱发因素既多且繁,涉及情志、饮食、劳累、久病等诸多方面,在临床辨证治疗中涉及的治疗方法也极为丰富。在《伤寒论》的相关记载中,涉及了诸多有关不寐表现的条文论述,几乎贯彻六经始终。文章则以少阴病为切入点,重点把握“阳气”在少阴病过程中的不同状态,总结出以“阳衰”“阴虚”“阳郁”为主要病机,并以此深入探讨不寐的主要证候及相关治疗原则。
关键词:不寐;少阴病;病机;治疗原则
16
|
10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214720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王爱华教授辨治克罗恩病经验
罗曌,宾东华,王爱华
DOI: 10.11954/ytctyy.202105030
摘要:克罗恩病的病机尚未明确,其临床表现多样,但又存在个体差异。随着对克罗恩病研究的深入,中医药在本病治疗上的优势不断得到体现与验证。湖南省名中医王爱华教授认为脾气虚弱是克罗恩病的发病之本,湿热瘀毒乃发病之标,肠疡为局部病理表现,久病及肾,终致脾肾双亏,故提出健脾助运是治病之本,辅以清热化湿、调和气血,如此方能缓解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克罗恩病;中医辨治;脾气虚弱;湿热壅滞;气血瘀滞;脾肾阳虚
5
|
0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7849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李海松教授基于“微型癥瘕”理论治疗睾丸微石症经验
王继升,代恒恒,邓省,鲍丙豪,龙中闻,冯隽龙,王彬,李海松
摘要:睾丸微石症为临床中较罕见疾病,目前现代医学对睾丸微石症的发病原因及治疗尚未形成统一意见。李海松教授基于传统中医理论提出睾丸微石症的“微型癥瘕”的病机理论,认为睾丸微石症属于传统医学中“癥瘕”范畴,虽凭肉眼看不到有形的“癥”,但借助现代的诊疗方法,如超声、光镜、电镜等能观察到散发的细微结石,因此睾丸微石症当属“微型癥瘕”范畴。肾虚、血瘀、痰凝是形成睾丸“微型癥瘕”的基本病机,其中肾虚为本,痰凝、血瘀为标。治疗上提出益肾应平,药用当轻,切妄重剂而致阳热化火,碍障精子活力,同时兼顾消癥散结、消痰软坚,在临床中取得一定疗效,值得推广。
关键词:微型癥瘕;睾丸微石症;肾虚血瘀痰凝;补肾活血消痰
30
|
8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214719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陈小宁治疗声带白斑经验探析
陈琪,陈小宁
DOI: 10.16295/j.cnki.0257-358x.2021.05.013
摘要:陈小宁教授认为,声带白斑多由痰瘀互结、肝胃不和、气虚痰湿所致,治以化痰祛瘀、降逆和胃、健脾化痰等法。选用自拟化痰开音方、疏肝和胃汤、补中益气汤合四君子汤加减。用药多选植物类药物,以其质轻,可达咽喉病变所在;固护脾胃,忌用大苦大寒等力猛峻烈药物。其辨证诊疗思路灵活,强调药方宜精、选药宜轻、药量宜小,并注重术后养护,取得较好疗效。
关键词:声带白斑;喉喑;痰瘀互结;肝胃不和;化痰开音方;疏肝和胃汤;补中益气汤;四君子汤;陈小宁
22
|
9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214720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合并血栓、炎症事件个案报道
刘欣,王敬毅,郑伟,刘朝霞,刘奎
DOI: 10.16295/j.cnki.0257-358x.2021.05.017
摘要:回顾分析1例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并发社区获得性肺炎、肺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诊疗资料,结合文献探讨其发病机制,总结治疗经验。认为感染、抗凝蛋白缺陷是ITP患者并发血栓的重要危险因素,在ITP患者治疗过程中应注意进行血常规、凝血、血管彩超等检查,以尽早发现血栓。对于并发血栓的ITP患者,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同时结合中药内服外用有利于控制病情。
关键词:血小板减少;肺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感染;中药治疗
7
|
4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214719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刘健从“太少两感”辨治急性脊髓炎所致神经源性膀胱
常宁,刘健
DOI: 10.16367/j.issn.1003-5028.2021.05.0166
摘要:刘健教授认为,急性脊髓炎病机为体虚内伤,感受外邪,越经而传,直中少阴,以致表里同病,真阳失运,形成“太阳、少阴两感”(简称“太少两感”)的病理状态。神经源性膀胱为体虚外感,或寒邪过甚,内舍于太阳经膀胱之腑,少阴经肾阳虚衰,以致太少两感,经气闭塞,膀胱气化无力,水道失司,而成膀胱蓄水之证。刘健教授基于“太少两感”病机,运用麻黄附子细辛汤、真武汤、五苓散等经方组合化裁治疗,获得良效。麻黄附子细辛汤温经散寒,助阳开表,可交通表里,祛邪外出;真武汤温肾阳制寒水,可补阳固本,温暖心脾;五苓散通阳化气,促进膀胱气化,恢复排尿行水机能。同时注意辨别轻重缓急,若阳衰欲脱,当急救其里,纵有表证,亦不可发汗。待病因祛除,病情稳定,以党参、黄芪、山药、山萸肉、薏苡仁、五味子等温养脾肾,益气固本。
关键词:急性脊髓炎;神经源性膀胱;“太少两感”;麻黄附子细辛汤;真武汤;五苓散;《伤寒论》;张仲景
7
|
2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214719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糖尿病神经病变六经辨证论治思路与方法
王静茹,倪青
DOI: 10.3969/j.issn.1673-7202.2021.05.009
摘要:糖尿病神经病变属于痹证、血痹等范畴。现基于《伤寒论》六经辨证理论,对该病进行分期、分经论治,提出六经辨治用药思路,以期指导本病临床遣方用药。
关键词:糖尿病神经病变;《伤寒论》;六经辨证;辨证论治
7
|
0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106110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孙朝宗老中医奇经辨治腰痛经验
耿贤华,孙震,王旭光,程吉东
DOI: 10.3969/j.issn.1003-8914.2021.05.053
摘要: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精神压力的加大,腰痛病症非常多见,多宗肾、风湿、瘀血等论治,多能取得良好疗效,对于顽固性腰痛,常疗效欠佳。奇经八脉是脏腑、十二正经的补充,奇经八脉辨证法是孙朝宗老师在60多年的摸索中总结出来的,常用来辨治各种顽固性病症。认真学习孙老师学术思想,探索奇经八脉辨证法的机理与临床疗效,总结奇经辨治腰痛的经验,对于顽固性腰痛的治疗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关键词:腰痛;奇经八脉辨证;孙朝宗;任脉气虚痰滞证;临证经验
10
|
1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38203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陈渭良治疗小儿股骨头坏死经验总结
陈茹,张念军,李雪,邓向亮,张兆华,杨海韵
DOI: 10.13359/j.cnki.gzxbtcm.2021.05.033
摘要:总结陈渭良教授治疗小儿股骨头坏死经验。陈渭良教授认为,小儿股骨头坏死辨证病位着眼于肝、脾、肾三脏,病理因素与瘀血、痰浊、水湿(湿热)相关,先天肾气不足,外伤劳损,骨骺血脉受损,气血运行受阻是小儿股骨头坏死的基本病机,股骨头局部缺血和外伤是主要原因。治疗上早期多从脾失健运、食积湿滞入手,以健脾化湿、消积导滞为法,遣方大安丸、参苓白术散、白茅根汤加减,中后期以补益肝肾、益气健脾为主,遣方自拟经验方骨宝丸(主要由龟甲、鹿角、淫羊藿、红参、黄芪、淮山、杜仲、枸杞子、山茱萸、熟地黄、巴戟天、仙茅、当归、川芎等组成)。提出内服外敷并重,推荐运用支具,限制患肢负重,强调坚持治疗。
关键词:小儿股骨头坏死;健脾化湿;消积导滞;补益肝肾;内服外敷;陈渭良
16
|
5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977163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名老中医经验
王庆国教授运用葛根汤治疗肩周炎验案举隅
赵京博,陈聪爱,邵奇,李刚,程发峰,王雪茜,王庆国
摘要:肩周炎属于中医“痹证”范畴,患者在患病期间症状痛苦,并且生活质量下降,生活常受到极大困扰。王庆国教授在治疗肩周炎方面有着丰富经验,认为肩周炎大多因寒邪感伤所致,强调寒凝经脉为其核心病机,临床常用经方葛根汤治疗肩周炎,不论外感内伤,皆收良效,且用量有特色,加减有法度,形成独特的辨治特点。结合临床治疗外感肩周炎与内伤肩周炎的典型验案,对王教授治疗肩周炎的诊疗思路与用药经验进行介绍。
关键词:名老中医经验;葛根汤;肩周炎;痹证;寒凝经脉;王庆国
14
|
9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229054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毛德西运用“轻可去实”法治疗脾胃病经验
王佳琦,焦娇,禄保平
DOI: 10.16367/j.issn.1003-5028.2021.05.0163
摘要:毛德西教授认为,脾胃气机失调是导致脾胃病发生的根本原因,肝气郁滞可直接影响脾胃功能的发挥,脾胃病多与湿邪相关,湿邪凝滞使脾胃功能失和。毛教授运用“轻可去实”法治疗脾胃病,重视芳香类药物、淡渗利湿类药物的应用。临证时,重视舌诊,苔见厚腻、腐腻时常用芳香轻清之品,以祛浊气、运脾气,常用藿香三味饮,以醒脾祛湿,调和脾胃。芳香理气常用药物为:“四花”(厚朴花、佛手花、白扁豆花、代代花)、“三芽”(麦芽、谷芽、稻芽)、白豆蔻、丁香、白芷、木香、陈皮、厚朴。另外,毛教授还常用茯苓、冬瓜皮、荷叶、薏苡仁、赤小豆、丝瓜皮等药物以淡渗利湿,化解湿邪。
关键词:“轻可去实”法;脾胃病;芳香类药物;淡渗利湿类药物;毛德西
6
|
1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106110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当代名医
张志远应用柴胡经验
李崧,刘桂荣,高文勇
DOI: 10.13288/j.11-2166/r.2021.05.005
摘要:总结张志远应用柴胡的临证经验。其对柴胡的认识,以历代医家之言为基,以自身临证经验为据,推陈出新,从药性、功效、选用三个方面分别提出柴胡“升降论”“退热降温论”“选药论”,并对经方小柴胡汤、四逆散的运用加以发挥,同时强调注重药量、配伍的变化。
关键词:柴胡;名医经验;张志远
6
|
0
|
3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1061105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针灸
针刺治疗餐后不适综合征脾胃气虚证的临床疗效观察
邹璇,李金玲,杨静雯,林璐璐,屠建锋,王宇,刘存志
DOI: 10.3969/j.issn.1006-2157.2021.05.012
摘要:目的观察针刺治疗餐后不适综合征(PDS)脾胃气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8例PDS脾胃气虚证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针刺组55例,假针组53例。针刺组采用传统针刺干预,穴取百会、膻中、中脘、气海、天枢、内关、足三里、公孙和太白穴;假针组采用非穴浅刺干预。2组均留针20 min,每周针刺3次,连续治疗4周,治疗结束后随访12周。比较2组在治疗结束和随访结束后消化不良症状指数(SID)、尼平消化不良指数(NDI)、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分较治疗前的变化,进行疗效评价和安全性评价。结果4周治疗结束后,针刺组有效率为72.7%,高于假针组45.3%(P<0.05)。治疗4周后,针刺组的SID总分、NDI评分的下降幅度均高于假针组(P<0.05),且在治疗结束后持续12周(P<0.05)。治疗4周后,针刺组HADS评分的下降幅度高于假针组(P<0.05),但随访期间组间比较无差异。研究期间未报告严重不良事件。结论针刺能够改善PDS脾胃气虚证患者的消化不良症状、生活质量,并能持续到治疗结束后12周;针刺能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但这一效应在针刺结束后并不能持续存在。
关键词:餐后不适综合征;脾胃气虚证;针刺;消化不良症状;生活质量;焦虑抑郁情绪
5
|
1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38206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论著·名医经验
宋业强治疗慢性荨麻疹用药经验
董婷婷,宋业强
DOI: 10.16295/j.cnki.0257-358x.2021.05.011
摘要:宋业强教授认为慢性荨麻疹患者多因正气虚弱或先天不足,加之外感风邪兼夹寒、热、湿邪致病,其证型不仅包含虚证,也有实证,更多以虚实夹杂为主,因而病程长、易反复。宋教授根据临床经验将本病分为表虚风寒证、表虚风热证、血热风盛证、湿热夹风证,分别应用玉屏风散合桂枝汤、固表清热祛风汤、复方白鲜皮汤、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并重视中西医结合诊疗,参考中药药理研究成果进行处方的加减配伍。附验案1则。
关键词:慢性荨麻疹;表虚风寒证;表虚风热证;血热风盛证;湿热夹风证;宋业强;用药经验
5
|
0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106113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医论·医案·医话
从少阳病论治癫痫
甘斌,李秋琼,黄德弘
DOI: 10.3760/cma.j.cn115398-20200621-00237
摘要:从少阳的生理和病理特点入手,论述少阳病的病理特征与癫痫发病特点的关联性,以及少阳病的病理变化与癫痫病理因素的内在联系,认为少阳病“休作有时”的特征与癫痫“反复发作、时发时止”的发病特点关系密切;手足少阳经络系统与胆和三焦脏腑系统功能失常,可导致痰、火、惊、风、气等病理因素产生,进而上扰清窍,痹阻脑络,蒙蔽心神,致癫痫发病;少阳枢机不利为癫痫发作的病理机制之一。临床从少阳病辨治癫痫效果较好,以柴胡类方为主方加减治疗的思路切实可行。
关键词:少阳病;癫痫;休作有时;时发时止;柴胡类方;医案
12
|
3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977159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名医精粹
贾六金教授治疗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经验撷萃
刘娜,骆雯雯,张焱,袁叶
DOI: 10.11656/j.issn.1673-9043.2021.05.02
摘要:文章介绍首届全国名中医贾六金教授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临证经验。贾六金教授立足脾肾两虚、气血不足,认为邪毒外侵化热、迫血妄行为主要病机,离经之血必留瘀,即“热、虚、瘀”为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着眼点,拟扶正祛邪,清补同施为治则,以清散余邪,补血养血,活血止血之法,治疗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疗效显著。
关键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名医经验;中医药治疗
9
|
3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217676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三味方萃
仝小林运用鹿茸粉、鲜牛脊髓粉、黄芪粉治疗脊髓空洞症
王丽,朴春丽,吴学敏,张乃文
DOI: 10.13463/j.cnki.jlzyy.2021.05.007
摘要:脊髓空洞症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脊髓病变,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西医目前多采用维生素B 族、辅酶A、镇痛药等对症治疗,或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但尚存许多弊端。基于多年的临床经验及研究总结,仝小林院士治疗脊髓空洞症(髓海不足证)常用“仝氏益髓起痿汤”,以益髓补脑为基本治则,以鹿茸粉、鲜牛脊髓粉(冷冻干燥)、黄芪粉作为常用药对,同时服用金匮肾气丸或地黄饮子,临床收获良效。
关键词:脊髓空洞症;鹿茸粉;鲜牛脊髓粉;黄芪粉;仝小林
6
|
2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218051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临证验案
曹炜从“痰瘀同治”辨治类风湿关节炎伴脂代谢异常
曹晔文,曹炜,王欣妍,许涛,李露
DOI: 10.19945/j.cnki.issn.1006-3250.2021.05.033
摘要:脂代谢异常是类风湿关节炎临床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病率高、早期症状隐匿,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可能与患者长期使用抗风湿类药物、缺少运动以及类风湿关节炎本身炎症活动有关,二者相互影响,病程迁延,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类。风湿关节炎伴脂代谢异常与痰瘀联系密切,痰瘀既是贯通疾病全程的病理产物,也是本病进一步加重的病理要素。痰瘀皆由水谷精微转化而来,由气机调控与营卫失和相关。曹炜教授认为营卫不和、痰瘀互结是本病发病的病理基础,并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重视“痰瘀同治”的治疗原则以及当代人体质变化特点,用药时并重祛痰化瘀、清热祛湿、祛风通络、疏调气机、滋肾健脾等原则,注重用药时机,临床治疗效果颇佳。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脂代谢异常;痰瘀同治;中医治疗;痹证
44
|
8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977160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牛阳“宣通气血法”治疗急性湿疹的临床经验
王晓翠,牛阳
DOI: 10.19945/j.cnki.issn.1006-3250.2021.05.035
摘要:中医药是治疗急性湿疹的主要手段。牛阳教授受叶天士医案启发,立足于气血理论,认为饮食、气候因素造成的风湿热邪久积体内、酝酿成毒而导致的“气血壅遏”是本病的病因病机,具体表现为风湿热蕴结三焦气分和湿热毒郁于营血分。本病属于标本俱实之证,气血壅遏、阴阳失调是为本,风、湿、热、毒、瘀、燥诸邪客于肌腠是为标,故临证主张重在祛邪,常用祛风燥湿、清热解毒之法,在此基础上辅以宣通气血,以调气为主、气血同治,其中调气旨在使用辛温发散、轻苦微辛的流动之品以通阳、宣肺、疏利三焦气机,治血意为使用辛温质润、凉血散瘀、通利二便的血分药以清除营血分湿热、热毒而通其瘀滞、透热转气。总体用药燥润相济、寒温同施、刚柔并进,使气血和则阴阳和,邪气无所隐藏而病愈。
关键词:急性湿疹;宣通气血法;牛阳;临床经验
34
|
7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977160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经验传承•
周亚滨经方、时方合用临证经验
葛媛,王贺,周亚滨,客蕊,赵永法,姚春丽
DOI: 10.13463/j.cnki.cczyy.2021.05.012
摘要:周亚滨教授在治疗心系疾病坚持脉证合参,善用气血理论,以调达为要;重视瘀血学说,使消而不伐;重视调理脾肾,顾护正气。辨证施治,师古不泥巧化裁,以经方为主,以时方为辅,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兼顾其标,择善而审机裁变,处方严谨,效如桴鼓。文章选取周教授治疗心系疾病有效验案,揭示周教授运用经方、时方治疗冠心病、风心病及心律失常的临床思路及用药法则,值得临床借鉴。
关键词:经方;时方;心系疾病;周亚滨
7
|
2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218051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共 0 条
1
前往:
页
跳转
上一期
下一期
0
批量引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