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章列表页 >
眼针治疗颈椎病1例
    • 眼针治疗颈椎病1例

    • A Case of Cervical Spondylopathy Treated by eye Acupuncture

    • [{"title":"眼针治疗颈椎病1例","chapter":"","content":"整理人:栾镇宇,从事中西医结合神经内科学研究,E-mail:luan.zhenyu@icloud.com主诊人:*邵妍,主任医师,从事中医脑病康复及眼针的临床和实验研究16年,E-mail:28800347@qq.com","result":"1. 论文介绍了1例颈椎病患者通过眼针治疗的案例。\n2. 眼针治疗是一种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通过刺激眼部穴位来治疗疾病。\n3. 论文详细描述了患者的病情、治疗过程和治疗效果。\n4. 治疗过程中,患者的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生活质量也有所提高。\n5. 论文强调了眼针治疗在颈椎病治疗中的潜力和价值。\n6. 论文还讨论了眼针治疗的机制和可能的科学依据。\n7. 论文作者为中西医结合神经内科学领域的专家,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研究背景。\n8. 论文提供了详细的病例资料和治疗数据,为其他研究者提供了参考。\n9. 论文的结论是眼针治疗对于颈椎病患者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language":"zh"},{"title":"眼针治疗颈椎病1例","chapter":"引 言","content":"颈椎病可分六类:颈型、脊髓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混合型。颈椎病是常见骨科病,有复杂的发病原因[1]。在中国颈椎病的患病率高达17.3%[2],为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是目前急需解决的临床问题。由于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及低头伏案工作的增多,颈椎病的发生率明显增高,而且已经呈现出明显的年轻化趋势。","result":"颈椎病分为六类,是常见骨科病,具有复杂病因。中国颈椎病患病率17.3%,带来经济负担,需解决。现代生活方式和低头工作导致颈椎病年轻化趋势。","language":"zh"},{"title":"眼针治疗颈椎病1例","chapter":"临床资料","content":"一病史资料1. 一般信息患者宫某,女,34岁,汉族,已婚,就诊日期:2021年5月22日,发病节气:小满2病史主诉:头颈部不适2天,活动受限1天。现病史:2天前晨起后出现头颈部不适,1天前因抱孩子自觉胸骨部肌肉拉伤,继而出现头颈部疼痛难忍,自觉活动受限,张口时明显加重,当时未予重视。时有头晕,无恶心呕吐;平素急躁,口渴,痛经;寐可,纳可,饮食口味无偏好,无怕冷怕热;大便干,日一次,小便黄。刻下症:颈部疼痛伴头晕,自觉汗出,两寸脉洪,左关弦细,舌尖红,苔薄黄。既往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流行病学史:否认疫区疫源接触史,否认存在发热或呼吸道症状,否认聚集性发病情况。过敏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二体格检查血压98/70 mmHg,颈部僵直,专科检查颈部活动受限:前屈25°、后伸20°、左旋转20°、右旋转25°、左右侧屈15°;C5-7棘突、C2-4横突压痛;臂丛牵拉试验、压顶试验、引颈试验、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C5-7支配区感觉减退,肌力下降。双侧霍夫曼征(-),VAS评分6分。BCR(L++,R++),TCR(L++,R++),ASR(L++,R++),PTR(L++,R++)。三辅助检查根据彭静山《眼针疗法》观眼识病[3],白睛脉络八种颜色七种形态,颜色鲜红提示为新发疾病,颜色浅淡属于寒证[4][5]。本例患者双眼上焦区脉络颜色鲜红(见图1和图2),心区出现颜色鲜红脉络,向脾区延伸(见图3),肝区脉络颜色浅淡(见图4)。图1右眼上焦区明显鲜红脉络图2左眼上焦区明显鲜红脉络图3心区鲜红色脉络向脾胃区延伸图4右眼肝区淡红色脉络图5影像见颈椎序列变直,C3-4、6-7钩椎关节轻度增生,椎间孔略小图6影像见颈椎序列变直,C3-4、6-7钩椎关节轻度增生,椎间孔略小DR示:颈椎退行性改变头部CT:未见明显异常。四中西医诊断与诊断依据1中医诊断中医诊断为落枕。诊断依据:《素问.骨空论》:“失枕在肩上横骨间,折使揄臂齐肘正,灸脊中。”清·胡廷光《伤科汇篡·旋台骨》载有:“有困挫闪及失枕而颈强痛者。”患者颈肩裸露外感风寒致经筋不舒,气血凝滞、僵凝痹阻,不通则痛。患者平素性情急躁,肝郁气滞,“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故伴有头晕症状。手太阳小肠经经筋循行“上绕肩胛,循颈”。2西医诊断西医诊断为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断依据:(1)无外伤史,因睡姿不良;(2)急性起病;(3)颈部疼痛、活动障碍。C5-7棘突、C2-4横突压痛;臂丛牵拉试验、压顶试验、引颈试验、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C5-7支配区感觉减退,肌力下降。结合检查:X线片见颈椎序列变直,C3-4、6-7钩椎关节轻度增生,椎间孔略小。提示颈椎退行性改变。(4)除外颈椎以外病变(胸廓出口综合征、网球肘、腕管综合征、肩周炎、肱二头肌腱鞘炎及肺尖部肿瘤等)所致以上肢疼痛为主的疾患。五干预措施1方药予逍遥散疏肝解郁,配合导赤散,清心活血,疏肝理气,解决患者平素急躁,口渴,痛经,大便干,小便黄宿疾。具体处方:桂枝9 g,生白芍9 g,细辛3 g,小通草6 g,竹叶12 g,柴胡15 g,当归12 g,生地黄15 g,生白术12 g,薄荷6 g(后下),茯苓15 g,生姜9 g ,大枣15 g,炙甘草6 g。7剂,水煎服,一日一剂,分三次温服。治疗期间禁生冷之物。嘱患者保持调畅情志,适当运动,避免熬夜。2针灸首先予眼针针刺双侧上焦区,眼针操作方法:取0.35 mm×13 mm眼针针具,在距眼眶内缘2 mm的眼眶部位,选取上焦穴区进行平刺。刺入真皮,达至皮下组织,进针0.5寸,保持针体处于该穴区内,贴穴贴[6](见图7和图8)。图7针刺眼针上焦区图8眼针八区十三穴定位图针刺后立即让患者做颈部活动,患者自述针入痛止,颈部疼痛缓解50%,颈部无僵硬感,嘱患者颈部前屈、后伸、左旋、右旋、左右侧屈,颈部活动较前明显缓解,前屈40°、后伸30°、左旋70°、右旋80°、左右侧屈20°。患者自述已经基本痊愈,感叹眼针即刻效应。再取治疗落枕经验穴“外劳宫穴”针刺提插泻法,以巩固疗效[7]。留针20 min,起针。眼针穴贴埋针24 h后起针。六病情变化与转归初诊:眼针具有即刻效应,针刺5 min后,颈部疼痛明显好转,活动受限明显好转。患者自述眼针后颈部症状基本缓解,无疼痛。复诊(2021年5月30日):颈椎活动自如,一周内未再出现颈部疼痛症状及活动受限。查体前屈40°、后伸35°、左旋70°、右旋80°、左右侧屈35°。患者痊愈。临证体会眼针疗法是辽宁中医药大学彭静山教授于上世纪70年代首创的微针疗法,具有操作简单、起效明显的特点[8],是辽宁彭氏眼针学术流派核心技术之一。临床优势病种是各种痛症、中风病、失眠等,疗效显著,临床应用50余年。眼针“八区十三穴络脑通脏腑”,具有理气和血、通经活络、安神定志、调和阴阳的治疗作用[9]。临床上取穴原则为循经取穴、观眼取穴、三焦取穴、脏腑取穴。根据三焦取穴原则,颈椎位于上焦区,故眼针取双侧上焦区。患者发病正值夏季,心经有热,心与小肠相表里,《濒湖脉学》:“寸洪心火上焦炎,肺脉洪时金不堪。”舌尖红,小便黄,提示心与小肠有热,小肠经循颈,故泻心经热辅助颈椎活动,舒经活络止痛[10]。《眼针疗法》言上焦区可治“膈以上部位的脏腑经络疾病,包括心系、肺系、头面五官、上肢等相关部位的疾病[11]。”故针刺取双侧眼针上焦区,一可疗颈部之痹痛,二可泻上焦之火。又患者平素急躁,左关脉弦细提示气郁同时血不足,以逍遥散疏肝解郁理血。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疾病,应用眼针针入痛止,体现“急则治其标”;应用导赤散及逍遥散,泻心热疏肝郁,体现“缓则治其本”,标本同治。体现针药结合临证特点。","result":"详细记录了一位34岁女性患者的颈椎病治疗过程。患者因头颈部不适和活动受限就诊,伴有头晕等症状。体格检查显示颈部僵直和活动受限,多项专科检查呈阳性。辅助检查通过观察患者眼部脉络颜色,结合影像学检查,诊断为落枕和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方案包括中药方药逍遥散和导赤散,以及眼针疗法。眼针疗法在治疗过程中显示出快速缓解症状的效果,患者颈部活动得到显著改善。复诊时患者症状已基本消失,痊愈。此外,章节还讨论了眼针疗法的原理和优势,以及针药结合的治疗策略。","language":"zh"}]
    •   

      网络出版日期: 2024-07-27

    扫 描 看 全 文

  • 栾镇宇,孙孟镓,邵妍.眼针治疗颈椎病1例[DB/OL].(2022-01-01)[2022-03-10].http://cccl-tcm.cacm.org.cn/thesisDetails#10.19879/j.cnki.1005-5304.202002478&lang=zh

    LUAN Zhenyu,SUN Mengjia,SHAO Yan.A Case of Cervical Spondylopathy Treated by eye Acupuncture[J].,

  •  
  •  

0

浏览量

0

下载量

0

CSCD

文章被引用时,请邮件提醒。
提交
工具集
下载
参考文献导出
分享
收藏
添加至我的专辑

相关文章

灵龟八法治疗痹证验案举隅
葛根、松节、威灵仙治疗颈椎病经验
局部取穴“扎跳”治疗颈椎病的探索
基于刘志顺“病-症-位”结合取穴思想治疗直肠癌术后神经源性膀胱1例

相关作者

张彬彬
黄河
陈杰
常小荣
刘彦汶
郑仲华
詹天宇
庄宛滢

相关机构

湖南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郑州市中医院
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北京市丰台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科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