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反馈
首页
视频专区
案例库简介
公告动态
下载专区
关于学会
高级
检索
个人中心
退出登录
登录
|
注册
最新刊期
2022
年
第
4
期
本期电子书
封面故事
上一期
下一期
贾六金教授从湿热论治儿童银屑病经验
刘娜,骆雯雯,袁叶,张焱,贾六金
DOI: 10.16840/j.issn1673-4297.2022.04.02
摘要:贾六金教授认为外湿、内湿均可致经络、气血痹阻,不得宣泄,无法濡养皮肤,从而继生儿童银屑病。湿与热邪相兼为患,诸邪之中,银屑病与湿热之邪关系最为密切,因此湿热郁滞于肌肤为银屑病的主要病机,以清热燥湿为主要治疗法则。临证自拟六妙汤直捣湿热互结之处,并在治疗过程中配合心理治疗、生活调养,效果显著。附案例1则,以资验证。
关键词:银屑病;儿童;湿热;六妙汤;临床经验;贾六金
6
|
1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7952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姚魁武运用升降平调法治疗心血管疾病概要举隅
张津菊,姚魁武,李成,李彩英,张晓彤,崔艳静
DOI: 10.13192/j.issn.1000-1719.2022.04.007
摘要:姚魁武教授是首都中青年名中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获得“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首届“中央国家机关青年五四奖章”,是北京市名中医身边工程姚魁武专家团队负责人。姚师在辨证论治心血管疾病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姚师认为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脏腑升降失调密切相关。姚师在临床上善于运用升降平调法治疗心系疾病,注重脾胃、肝肺、心肾在脏腑升降中的调节作用,顺应脏腑升降之性,调和心之气血阴阳,从而达到机体升降出入、新陈代谢和谐有序的状态。姚师认为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肝脾调和为气机升降协调的关键,故治疗上姚师常选用四逆散调理肝脾升发疏泄之性,治宜疏肝解郁、健脾助运以复升降之功,益心气,行心血,心有所养。姚师常通过降痰瘀浊邪,以复肺气肃降之功,助心行血脉,同时注重保护胃气,平调中焦,升降和合。临证常用桔梗枳壳、川芎苍术、黄连肉桂对药以升降气机、升清降浊、交通心肾。本章介绍了姚魁武教授运用升降平调法治疗心血管疾病临证经验,分别从升降理论的溯源、升降理论与心系疾病的关系、升降平调法在心系疾病中的应用、验案举隅四个方面做进一步阐释。
关键词:姚魁武;和合思想;升降;心血管疾病;名医经验
5
|
1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7962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庞鹤教授应用加减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周围血管疾病经验
陈润铭,李友山,谢存香,安琪,董学宇,张锦楠,张硕,陈宇欢
DOI: 10.3969/j.issn.2095-6606.2022.04.008
摘要:周围血管疾病主要包括动脉性、静脉性、淋巴管性疾病。周围血管疾病大部分都有肢体发凉怕冷、疼痛、间歇性跛行、肢体肿胀、肌肤麻木不仁等症状,严重者可发展成溃疡或坏疽。中医认为该类疾病病机多为阳虚、寒凝、血瘀。庞鹤教授认为周围血管疾病即《金匮要略》中的血痹,主张用治疗血痹的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周围血管疾病。从根据病情程度分层论治动脉硬化闭塞症、运用对药与角药治疗慢性下肢静脉性水肿、抓住证候特点治疗雷诺氏综合征、运用虫类药与增水行舟法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等方面介绍庞教授应用加减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周围血管疾病的经验,并结合临床病案分析庞教授的诊疗和用药思路。
关键词:周围血管疾病;黄芪桂枝五物汤;名医经验;庞鹤
4
|
0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7962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中西医结合治疗酒精中毒性小脑变性1例
刘小洁,杨雄杰
DOI: 10.11954/ytctyy.202204033
摘要:酒精中毒性小脑变性(ACD)是一种中毒性共济失调疾病。临床表现以下肢和躯干的小脑性共济失调为主,常呈阔基底站姿和步态,行走不稳。目前西医治疗尚无特效药,中西医结合疗法从整体观念出发,可改善患者身体素质及生活能力,提高治疗效果,减轻药物不良反应。介绍中西医结合治疗酒精中毒性小脑变性1例。
关键词:酒精中毒性小脑变性;脑萎缩;痿证
7
|
1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38347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浅谈张吉金教授“补肾八法”在临证中的应用
刘润馨,闫颖
DOI: 10.11656/j.issn.1672-1519.2022.04.02
摘要:“肾为先天之本”“肾主生殖”,肾是“肾—天癸—冲任—胞宫轴”的根基,肾虚则会影响女子的经、孕、产、乳,引发妇科疾病。张吉金教授传承哈氏经典理论并结合60余年临证经验,总结并提出了“补肾八法”,即补肾调经、补肾摄血、补肾通经、补肾调肝、补肾扶脾、补肾助孕、补肾安胎、补肾软坚,张教授于临证中灵活运用“补肾八法”,收效颇丰,值得深入研究和推广使用。
关键词:肾虚;补肾八法;肾—天癸—冲任—胞宫轴;哈氏妇科;张吉金
7
|
3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217770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中西医结合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合并重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思考
程婉红,康仁洪,陈云杰,熊维建
DOI: 10.3969/j.issn.1004-745X.2022.04.047
摘要:终末期肾病未予肾脏移植的患者,都必须终身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而抗凝是血液透析患者预防血栓形成的重要治疗手段,严重血小板减少,导致血液透析过程中因抗凝而大出血的风险明显增加。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合并重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情危重而复杂,临床处理抗凝与预防出血具有一定矛盾性。本文通过整合笔者临床中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上述患者的临床病例,并回顾相关文献,探讨治疗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终末期肾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维持性血液透析
8
|
1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38347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专家诊疗经验
崔霞教授运用升麻鳖甲汤治疗小儿急性扁桃体炎经验
曾怡瑄,李冠霆,张晶晶,陈倩,王瀚东,赖嘉纬,崔霞
DOI: 10.16840/j.issn1673-4297.2022.04.07
摘要:总结崔霞教授运用升麻鳖甲汤治疗小儿急性扁桃体炎的经验。崔教授临证时发现,急性扁桃体炎缓解后若余邪未尽,迁延日久可出现扁桃体肿大难缩,再次急性发作时扁桃体虽肿大却无明显红绛及咽峡部充血,认为与以往过用抗生素或苦寒中药有关,导致阳气被遏,寒凝气滞,无以透达驱邪,余邪内伏。提出当予温药温而散之,畅通咽喉之气机。方选《金匮要略》升麻鳖甲汤加减治疗,辛散温化寒凝,使气机通畅,伏邪有出路。附案例1则,以资验证。
关键词:小儿;急性扁桃体炎;升麻鳖甲汤;临床经验;崔霞
4
|
0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7952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名老中医经验
房定亚教授运用地黄饮子治疗风湿病的经验
马芳,王鑫,王旺,周彩云,房定亚
摘要:风湿病是以侵犯关节、骨骼、血管、肌肉及周围软组织(滑囊、肌腱、筋膜等)或结缔组织为特点的一组异质性疾病的统称,其中大多数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地黄饮子阴阳并补、滋阴涵阳、水火相济、培本固元。房定亚教授力倡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擅以专方专药治疗专病,在临床中经常运用地黄饮子治疗风湿病,他认为地黄饮子可以改善体质、调节激素水平和免疫功能,能够治疗元气不足、肾精匮乏而导致的形神衰退性疾病,对于久病体虚的风湿病患者尤为适宜。结合类风湿关节炎合并干燥综合征、多发性肌炎、脊髓型颈椎病3个验案对房教授运用地黄饮子治疗风湿病的经验进行介绍。
关键词:风湿性疾病;地黄饮子;名医经验;房定亚
18
|
3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2288305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临床研究
运用角药治疗儿童抽动障碍临床思路探讨
张蔷,孙婷,张宁,于敬龙,闫雨柔,吕题颖,王俊宏
DOI: 10.3969/j.issn.2095-6606.2022.04.010
摘要:抽动障碍是一种临床以不自主、反复、突发、快速的,重复、无节律性的1个或多个部位运动抽动和/或发声抽动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多见于儿童。儿童抽动障碍在中医学归属于“肝风”等范畴,病位在肝,与脾关系密切,肝风内动为基本病机,风痰阻络是其难愈之因,木郁土壅是其病进之因。角药是利用中药性味归经的特点,将3味中药合理配伍、联合使用的药物组合模式,在儿童抽动障碍的治疗中应用广泛。治疗儿童抽动障碍时,根据肝风内动、风痰阻络、木郁土壅的病机分别立调肝息风以止抽动、息风豁痰以通经络、运脾疏肝以调气机的治法,依法配伍中药形成固定角药。治疗时把握整体病因病机,辨病辨证相结合,灵活运用角药组方。结合验案对角药在儿童抽动障碍中的临床应用进行介绍。
关键词:抽动障碍;儿童;角药;肝风
6
|
0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106758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当代名医
风药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中的应用
李敏,张雯,孙慧怡,王柏欣,唐燚,朱立
DOI: 10.3969/j.issn.2095-6606.2022.04.011
摘要: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以结直肠黏膜连续性、弥漫性炎症改变为特征,临床症见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等。可归属于中医“肠澼”“大瘕泄”“休息痢”等范畴。中医认为正气亏虚、湿毒蕴结、气血壅滞是该病的基本病机,病位在大肠,与肝、脾、肾密切相关。风药味辛,质地轻薄,具有升浮之性。根据风药的药性、功用,结合脾胃的生理病理特点,分别从升举脾阳、祛风胜湿、宣发郁滞、疏肝理气、活血化瘀、引经报使等方面探讨风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机理及应用。结合临床病案对风药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中的应用进行介绍。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风药;祛风;升阳;胜湿
4
|
0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106759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理论探讨
从“阳化气,阴成形”论治儿童单纯性肥胖症
刘岩,张雯,崔霞,王倩,赵颖,张宏贤
DOI: 10.3969/j.issn.2095-6606.2022.04.012
摘要:儿童肥胖多数为单纯性肥胖,中医治疗有明显优势。“阳化气,阴成形”出自《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从“阳化气,阴成形”角度对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的诊治进行阐述。“阳化气,阴成形”失调是肥胖症的关键病机。从“阳化气,阴成形”辨证分析儿童各阶段肥胖症,用扶阳化阴法指导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的防治,包括生活调护、中药治疗、综合外治等。结合临床病案对从“阳化气,阴成形”论治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的诊疗经验进行介绍。
关键词: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病机;防治;阳化气;阴成形
4
|
1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38347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学术探讨
从“阳”论治子宫内膜异位症
张玉涵,夏桂成,谈勇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2.0298
摘要:国医大师夏桂成教授根据六阳理论,指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机关键为“阳虚瘀结”,治疗不仅要活血化瘀、调经止痛,还要顺应女性的生理周期规律进行调周治疗,尤其须重视经间期的阴阳转化和经前期的重阳延续、六阳到位,以维持患者体内阴阳的动态平衡,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六阳;调周法;名医经验
11
|
2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217770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临证验案】
刘雁峰从“三元不足”论治复发性流产经验撷菁
奚婷,刘雁峰,史亚婷
DOI: 10.19945/j.cnki.issn.1006-3250.2022.04.026
摘要:复发性流产病因复杂,发病率逐年增加,是妇产科的常见病和疑难病。刘雁峰教授多年致力于复发性流产研究和诊疗,认为肾元、脾元、胎元“三元不足”是复发性流产的主要病机,以培元补肾、益气安胎为基本治法。治疗时注重孕前调补脾元、肾元,预培其损,孕后以“培元补肾安胎方”为基础方,培补三元进行安胎治疗,随证加减注重阴阳、升降平衡;善用补气药,巧用炭类药,慎用活血药,衷中参西,同时注重情志疏导,临床疗效显著提高。
关键词:复发性流产;三元不足;经验撷菁
8
|
1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38346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证治探讨
浅议风药在冠脉血运重建术后胸痛论治中的应用
付焕杰,刘志超,王铭扬,张军平
DOI: 10.3969/j.issn.1004-745X.2022.04.020
摘要:目前用于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手段多样,但仍有部分患者的临床症状不能得到有效改善,基于血运重建术后患者的病理生理变化及脉中积的相关理论,考虑与中医学络脉致病的特点相关,应用“风药”进行治疗后效果良好,故试论“风药”用于治疗冠脉血运重建术后胸痛的作用机理。笔者认为“风药”可发挥一药多效的作用,并与常规的活血化瘀药物功效不同,既可与处方中其他药物相伍发挥协同增效的作用,又可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燥湿化痰、化瘀通络等效果。
关键词:冠心病;风药;血运重建;脉中积;疏通经络
4
|
0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7960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从急性心肌梗死逆向加速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谈中医痰瘀同治
刘一颖,张辰浩,林珑,王吟春,李晓东,黄冬林,张洁琼,徐玥,杨玉红
DOI: 10.3969/j.issn.1004-745X.2022.04.021
摘要:急性心肌梗死(AMI)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同属中医学“胸痹”范畴,中医学将其病理因素归结于“瘀”和“痰”,在疾病发展过程中互为因果。ASCVD为导致AMI发生的重要原因,近年来发现,由AMI逆向加速导致的ASCVD发病率逐年提高,印证了中医学“痰瘀互生”理论。本文从“痰”“瘀”的病理关系、中医“痰瘀同治”治法等方面对这一问题展开论述,并附病案1则以供参考。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痰瘀
4
|
0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7962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临证验案
夏天辨治不明原因不孕症经验
宫政,马赛花,王梦瑶,张静,窦真,夏天
DOI: 10.19945/j.cnki.issn.1006-3250.2022.04.025
摘要:不明原因不孕症(unexplained infertility, UI)是不孕症的常见类型,是现代生殖领域的疑难性疾病。临床发现气机疏泄失司、冲任不能相资为UI的核心病机,病变主要涉及肝肾脾三脏,以肝为核心,病机一方面为子病及母以致肝肾血虚,另一方面为木郁乘土以致肝脾气虚。临床上UI患者常呈虚实夹杂之态,故治疗上“调”“疏”配合,“顺”期而为。组方时应补泻兼施,分别治以疏肝补肾、养血调经或疏肝解郁、健脾益气,临证还应随兼证与月经周期的不同灵活加减。生活方式的改善、适当的心理疏导配合中药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不明原因不孕症;肝郁;名医经验
5
|
0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7951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从“胞膜络阻”辨治宫腔黏连思路解析
王照迪,樊志鹏,叶莹,江泳
DOI: 10.19945/j.cnki.issn.1006-3250.2022.04.004
摘要:育龄期女性在各种宫腔操作后常继发宫腔黏连,其突出表现为月经量少,具有治疗效果差、易复发等特点,而中医对于此病认识及治疗未成体系。江泳教授经过临床实践总结不断完善宫腔黏连的中医机理及治疗思路,认为由胞膜络阻失养而发,津血失养、血中乏津必然血行不畅、血行瘀滞,而后加重胞络络阻继发经血难下。提出基本病机为胞膜络阻、津血失养、肝脾失调,治疗法则为通络分黏、生津养血、调畅肝脾,自拟“通络分黏汤”为基础方随证治之收效颇佳,为宫腔黏连的中医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宫腔黏连;月经量少;胞膜络阻,津血失养;通络分黏
4
|
0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7951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薪火传承
孙增涛教授辨治支气管哮喘经验举要
郭安,杨爽,周洪宇,李娟,何欢祥,孙增涛
DOI: 10.3969/j.issn.1004-745X.2022.04.041
摘要: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复杂的、异质性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孙增涛教授认为支气管哮喘的病机以肺脾肾三脏亏虚为本、风痰(饮)留伏于肺为根;治疗方面强调发作期以疏风化痰当先,缓解期以培补元气为要,兼以疏化风痰搜剔余邪;处方用药主张寒温并用、消补结合、调平气机;诊治过程重视中西医合参,主张树立中医药全病程治疗理念。本文通过对孙增涛教授支气管哮喘的诊疗经验进行整理,为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诊治及研究带来新的思路与理论依据。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名医经验;孙增涛
8
|
1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78951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姜德友教授辨治心悸经验
李三洋,解颖,姜德友
DOI: 10.3969/j.issn.1004-745X.2022.04.042
摘要:中医药在治疗心悸方面历史悠久,理论完备,方法多样。姜德友教授精修经典,法宗恩师,融汇龙江医派历代名医学术思想,对心悸的病因病机和理法方药具有独特的理论和临证经验。姜德友认为心悸乃本虚标实之证,综合龙江地区气候特点、饮食结构和风土人情等诸多因素,将心悸分为7个证型:即心气虚证、气阴两虚证、心阳虚证、气虚血瘀证、肝郁气滞证、心血瘀阻证、痰热扰心证。治以益气、滋阴、温阳、通瘀、理气、化痰等法,临床疗效满意。
关键词:心悸;龙江医派;名医经验;姜德友
7
|
1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38346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王行宽教授“多脏调燮”理论指导风湿性心脏病辨治
范建民,余桂枝,喻远霞,卢圣花,张稳
DOI: 10.3969/j.issn.1004-745X.2022.04.043
摘要:介绍王行宽教授辨治风湿性心脏病(心痹)经验。王师认为心痹病位在心,涉及血脉,与肺、肝、脾多脏密切相关。正虚邪侵、心脉痹阻为本病总病机。正虚者责之于心之气营亏乏;邪实者为外邪入侵,加之气血津液代谢障碍产生痰、瘀、水、气互结为患。治疗上以“多脏调燮、综合治理”为法,益气养营以固其本,并根据痰、瘀、水、外邪之偏重灵活选方用药以治其标,如此扶正祛邪并举,通络复脉宁心。
关键词:风湿性心脏病;多脏调燮;名医经验;王行宽
4
|
0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7962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王有鹏基于湿热病机运用温胆汤合方临证经验
郭峥,侯一鸣,王有鹏
DOI: 10.3969/j.issn.1004-745X.2022.04.044
摘要:对王有鹏教授针对儿童湿热病机运用温胆汤合方的经验进行总结。王有鹏教授临证时尤其注重小儿疾病湿热为患之病机,善用分消走泄之温胆汤治疗湿热顽邪,并以温胆汤为基础配伍不同方剂加减化裁,创制出一系列温胆汤合方用于治疗小儿各系统湿热型疾病。在疾病具体证治中,重视对小儿生理病理特点以及病因病机的分析,突出运用合方思想的优势与特点,灵活运用温胆汤合方,随证治之,临床往往可以取得较好疗效。
关键词:湿热病机;温胆汤;合方;名医经验;王有鹏
10
|
3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217770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临证经验
基于“血水同源”理论探讨视网膜静脉阻塞的防治
吴虎强,保明瑶,杨晓霞,李苑碧,李月明,李文君,夏泽梅
DOI: 10.3969/j.issn.1004-745X.2022.04.046
摘要: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是临床中常见的患者视力骤降的原因之一,可出现严重并发症如黄斑水肿、新生血管生成等,严重可导致患者失明,该病在中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RVO病因病机复杂,是由于视网膜静脉血液回流受阻,溢于脉外,导致视网膜出血、水肿,如波及黄斑区则视力骤降甚至失明,目前尚无统一的理论及治疗方案,临床上多以中西医结合方法进行治疗。中医学认为血与水密切相关,二者在生理上同源、在病理上互累,故在治疗RVO时,以“血水同源”为理论依据进行治疗。本文通过对以“血水同源”为理论依据治疗RVO方法进行探讨分析,为RVO的治疗提供新的参考思路。
关键词:视网膜静脉阻塞;血水同源;活血利水
6
|
1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38349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共 0 条
1
前往:
页
跳转
上一期
下一期
0
批量引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