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刊期

    2022 2

      经验撷菁

    • 吴改萍,郝晓凤,罗金花,胥静,王诗惠,袁航,谢立科
      DOI: 10.13192/j.issn.1000-1719.2022.02.004
      摘要:干眼是眼科临床上常见的眼表疾病,其特征是泪膜稳态失衡,眼表可出现异物感、干涩感、烧灼感等症状。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干眼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者可影响视力及人们的正常生活。现阶段干眼的治疗方法主要是人工泪液替代疗法,只能改善局部症状,不能长久使用。干眼属中医“白涩症”的范畴,中医药辨治干眼有悠久历史,疗效较好,现代各医家对干眼的病因病机有不同的见解,治疗上亦有不同,文章介绍谢立科教授多年来疏肝养阴法治疗干眼的临床经验。谢立科教授在前人认识以及自身30余年临床经验基础上,认为干眼病因病机多为气机郁滞,日久化火,津液亏虚不布,与肝脏密切相关,提出“郁”“虚”为本病主要病理因素,将干眼的病机概括为“肝郁阴虚”,并认为本病的发生与机体应激反应有相似之处,临床上,用自拟“逍生散方”治疗干眼,共奏疏肝养阴之功。此外,重视风药使用,常配伍防风、菊花、桑叶之品,同时将调畅情志贯穿疾病始终,为临床治疗干眼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疏肝养阴法;干眼;临床经验;谢立科   
      11
      |
      6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218258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 龚晓薇,蔡建新,徐和祥,蔡根兴
      DOI: 10.16840/j.issn1673-4297.2022.02.05
      摘要:蔡根兴教授擅长从脾胃论治儿科疾病,认为“滞”是小儿疾病的重要病因,“滞”除了指食滞外,还包括寒、热(火)、湿(痰)、气、瘀等病理要素。蔡教授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异病同治,运用健脾消导法治疗小儿五脏杂病,获效显著。附小儿汗证、抽动障碍、肠系膜淋巴结炎、腺样体肥大、血尿5则验案,以资验证。  
      关键词:儿科杂病;小儿汗证;抽动障碍;肠系膜淋巴结炎;腺样体肥大;血尿;滞;临床经验;蔡根兴   
      6
      |
      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38319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 王蕊,杨莺
      DOI: 10.13192/j.issn.1000-1719.2022.02.005
      摘要:心力衰竭(心衰)是心系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其有较高的病死率和住院率。心衰是心功能不全,心室排出血量不能满足需求,器官组织缺血缺氧导致一系列症状的临床综合征。杨积武教授是我国著名心血管病专家,国家第四批、第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教师。杨老在中医基础理论及临床实践方面有高深的造诣,继承前人经验,师古而不泥古,敢于实践,勇于创新;杨教授创立了自己独特的“本于心,精于五脏论治、尤重脾肾阴阳”的中医心病学术思想体系。杨老指出虚、瘀、水贯穿心衰病的始终,是心衰病的基本病机,心衰治疗原则始终围绕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根据心衰病的主要病因病机、治则治法,研制出“强心宁”煎剂,应用于临床,取得疗效显著。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心衰病;强心宁;经验总结;杨积武   
      9
      |
      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383205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 董丽,连方,吴海萃,辛欣
      DOI: 10.13192/j.issn.1000-1719.2022.02.007
      摘要: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为多发生于辅助生殖技术促排卵后黄体阶段或妊娠早期的医源性并发症之一,其主要病理特征是卵巢增大、全身毛细血管增生和通透性体液渗出、血液浓缩、水电解质平衡失调,常见于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连方教授认为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中医病机是脾肾两虚、水饮停聚,进而影响气血运行可出现气滞血瘀痰阻等病理变化,为本虚标实之证,与脾肾关系密切,可涉及心、肝、肺三脏。其中医治疗以温阳健脾、利水行气为主,佐以活血化瘀,方用参苓白术散合二仙调经方加减;西医治疗应注意及时补充体液以纠正低血容量状态,同时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及血浆胶体渗透压,防止出现肝肾功能障碍、循环衰竭、血栓形成等一系列并发症。连方教授总结多年的临床经验,往往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从中西医结合角度预防治疗本病,标本兼顾、病证结合,多能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脾肾两虚;温阳健脾;行气利水;连方;名医经验   
      5
      |
      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38321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 姚远,李军
      DOI: 10.16808/j.cnki.issn1003-7705.2022.02.020
      关键词:前列腺癌;中医内治法;中医外治法;验案   
      4
      |
      0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7895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 汪晴,万远芳,刘毅,温馨,张钟
      DOI: 10.16808/j.cnki.issn1003-7705.2022.02.023
      关键词:慢性荨麻疹;潜阳封髓丹;温阳法;验案   
      6
      |
      0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7895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 张雪,郝进,王蒙昕,张颖,史丙俊
      DOI: 10.16808/j.cnki.issn1003-7705.2022.02.024
      关键词:毛囊闭锁四联征;皮肤病;半夏厚朴汤;验案   
      11
      |
      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2177535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 王昆秀,罗志辉,陈松,陈子琴,陈佳,陈贝,张艳琳,顾骁磊
      DOI: 10.13194/j.issn.1673-842x.2022.02.021
      摘要:旨在通过温疫论中“三消饮”的立法方义,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主要临床症状的病机及治法用药。认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疫病”。湿毒既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主要病理产物又是其主要致病因素。湿毒秽浊稽留,气机失常,是引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肺系症状和脾胃系症状的主要病机。诊治时应注重中医四诊与现代医学辅助诊疗技术相结合,辨证与辨病相结合,辨识标证,关注本证,对证或予祛湿化浊燥痰之剂,或予宣郁疏卫、透达郁热之方。并将“治未病”理念贯穿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整个病程治疗中,体现“早通腑,早通瘀,早固本”的治疗特色。  
      关键词:瘟疫学说;三消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主症特征;治疗方法   
      9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217756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 李荣慧,雷晓明,张国民,刘平安
      DOI: 10.11954/ytctyy.202202032
      摘要:消渴病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倦内伤等原因导致的以阴虚内热为主要病机,以“三多一少”为主要表现的病证。张崇泉教授行医近50年,临证处方用药宗法于历代经典,擅长从脾肾论治消渴病,并提出“脾肾同治,谨守阴阳”的治疗原则。从脾、肾二脏阐述消渴病的发病机理及辨治思路,并介绍张教授益气健脾、升提脾气、兼补肾之阴阳的诊疗思维及用药经验,为中医药治疗消渴病提供新的诊疗思路。  
      关键词:从脾肾论治;消渴病;诊疗思维;用药经验   
      7
      |
      0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106624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 郭孝伟,耿强,李志道
      DOI: 10.11656/j.issn.1672-1519.2022.02.05
      摘要:分经理论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杂病诊治,文章首先介绍历代分经论治头痛理论渊源,并从经络循行理论分析指出针灸教材中头痛一章中针灸处方的选穴原则存在缺陷,进一步探讨分经理论论治头痛应用于针灸要与运用药物归经理论遣方用药相区别,既要考虑到特殊药物归经对于该病针灸按经选穴的应用价值,也要认识到头部不同部位经络系统的复杂性。同时介绍了李志道教授针药并用分经论治头痛的经验,附验案1则加以佐证,为临床分经论治头痛提供一种新思路。  
      关键词:名医经验;头痛;分经论治;六经辨证;归经理论;李志道   
      8
      |
      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217755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 杨文丽,赵淑英,王瑞霞
      DOI: 10.11954/ytctyy.202202034
      摘要:张晋峰教授从事妇科临床多年,对于治疗复发性流产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对于现代研究热点血栓前状态导致的复发性流产,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诊疗方案,即“清、种、安”三阶梯法。张教授认为复发性流产血栓前状态(RSA-PTS)与心肝脾肾相关,责之瘀血,治疗主要以补肾活血为主,佐以健脾养血、疏肝养心之法,消补兼施,对症治疗,并结合三步阶梯法,临床疗效显著。  
      关键词:血栓前状态;复发性流产;临证经验   
      5
      |
      0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106622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 赵帅,周正华
      DOI: 10.16367/j.issn.1003-5028.2022.02.0047
      摘要:肝胃不和为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主要病机之一,周正华发现,肝胃不和证存在多种亚型,病机遵循“气郁→攻冲→化火→伤阴→成瘀”五步演变过程。初始阶段病机为肝气郁结,木不疏土,秉持“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既病防变原则,先以四君子汤健脾助运;肝气郁结进一步发展,出现肝气逆乱,疏泄太过,肝气攻冲,治宜散郁调气,方选四逆散合上下左右汤加减;肝气闭郁不疏,日久火象渐现,出现气郁化火,气火同病,方选化肝煎合温胆汤加减;肝热脾寒证,方选柴胡桂枝干姜汤;肝气聚而化火,损伤肝脏气分,阳亢火盛煎灼血分,热熬血浓,运行不畅,以致脉络瘀滞,瘀血内阻,火损营阴,治以柔肝益胃,养阴安神,方选养阴二味合玉女煎加减。对FD日久未愈伴瘀血阻滞明显者,根据不同病机所致的瘀血,治法亦有区分。每个阶段可独立存在,亦可相兼致病,需把握主病机,了解疾病的病性,病势及预后,方可对证施药。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不和;健脾解郁法;调逆行气法;清火止痛法;柔肝益胃法;化瘀活络法;周正华   
      5
      |
      0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7895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 王艺霖,黎崇裕,刘志龙
      DOI: 10.3969/j.issn.1003-8914.2022.02.014
      摘要:慢性肾功能衰竭是多种肾脏疾病发展到晚期的共同转归。广东省名中医刘志龙教授认为此病病机复杂,多属虚实夹杂,本虚主要为气、血、阴、阳及脏腑的虚损,标实则以湿、浊、毒、瘀等为主。此文主要介绍刘志龙教授临证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经验,以治病求本,培补肾元为主;重视调理脾胃,顾护胃气;活血化瘀贯穿始终;并注重守法守方,介绍刘志龙教授运用药对加强临床疗效的经验,供同道参考。  
      关键词:慢性肾衰竭;临证经验;刘志龙   
      7
      |
      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38319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 申梦岚,李仝
      DOI: 10.3969/j.issn.1673-7202.2022.02.019
      摘要:放疗是目前临床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方法之一,在肿瘤综合治疗中起着关键作用,但是其常会导致消化系统方面的不良反应,其中尤以放射性肠炎最易发生。李仝教授认为,放射性肠炎属中医“泄泻”范畴,以气虚为本,气壅为标,病变脏腑在脾、大肠,累及肝、肾,病理因素为湿、热、瘀、毒、虚互结,临床治疗以运脾化湿为主,并遵“调气”原则,采用“补气理气”法,恢复各病变脏腑气机协同作用,临床收效良好。  
      关键词:调气法;放射性肠炎;泄泻;补气理气;@李仝;放疗;气的重要性   
      5
      |
      0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106622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理论探讨

    • 靳悄然,唐启盛,张硕,杨歆科
      摘要:强迫症是一类以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为主要特征的精神障碍,其特点是有意识的强迫和反强迫并存。强迫症的临床表现、发生发展与五神脏中的肺魄、肾志密切相关,从肺藏气、气舍魄 ,肾藏精、精舍志,肺肾关系的生理基础等方面探讨肺肾生理相关性。强迫症病位在肺肾,肺肾气虚是其病因,肺虚魄扰、肾虚志弱是核心病机,补肺益肾为基本治法。在治疗上,以补肺敛魄、益肾强志为主,结合肺肾之苦欲补泻理论,兼顾肺喜收喜敛、肾喜闭藏的生理特性,应用酸味、苦味药物而施以相应的补法。结合临床病案,对基于肺肾苦欲补泻理论治疗强迫症进行介绍。  
      关键词:强迫症;肺魄;肾志;恐;苦欲补泻   
      12
      |
      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229047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 丁倩,刘莉莉,闫占峰,王鑫,孙红,黄小芮,刘巧平
      DOI: 10.3969/j.issn.2095-6606.2022.02.010
      摘要:“一气周流”理论可概括为“一气周流,土枢四象”,“一气”指中气,“四象”指木、金、火、水四脏。“一气周流”理论主要阐释在中气斡旋作用下,左路肝木升发,右路肺金敛降,从而形成人体内气机“如环无端,周流不息”的状态。声带白斑为声带黏膜上皮角化增生或过度角化形成的白色斑块,属于中医“慢喉喑”的范畴,气的升降出入失常贯穿其发病过程的始终,中气斡旋失常为发病之源,同时肝肺升降气机失职为重要病因。治疗声带白斑时强调恢复气机升降,在“一气周流”理论指导下恢复中气以斡旋气机运转,兼以调节肝肺气机升降,促进全身气机周流状态是治疗声带白斑的根本。用“一气周流”理论指导声带白斑的遣药组方,以提高临床疗效。结合临床典型案例进行阐述。  
      关键词:中气;声带白斑;气机;一气周流   
      22
      |
      9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228824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 杜悦,赵欣,闫英
      摘要: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是临床最常见的周围动脉疾病,中医治疗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有独特优势。血脉辨证理论以脉为主体及基本框架,血为物质基础,认为脉的形态异常及功能失调为周围血管疾病发病的两个关键因素。从藏且传化、藏中有泻,以脉为体、以通为用探讨脉的生理特性,从壅遏血液通营卫、通行气血运津液探讨脉的功能。血的生理特性为喜温恶寒、环周不休,功能为“濡养形神”。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病位在血脉,病机核心是肢体血脉瘀滞。基于血脉辨证理论将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分为脉络阴寒证、脉络血瘀证、脉络瘀热证、脉络瘀滞毒聚证进行分期辨证论治,益气温经、活血通脉法贯穿治疗始终。结合临床病案对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辨证治疗思路进行介绍。  
      关键词:动脉硬化性闭塞症;血;脉;奇恒之腑;血脉辨证   
      7
      |
      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228828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当代名医

    • 陈岩,包银兰,庞博,倪青
      DOI: 10.13288/j.11-2166/r.2022.02.004
      摘要:总结林兰教授从风论治糖尿病性非酮症偏侧舞蹈症经验。认为本病病机以肝肾阴虚为本,肝风内动为标,兼有血瘀、痰湿、火(热)等病理因素。治疗当在益气养阴基础上,注重镇肝熄风,同时结合活血通络、健脾化痰及清热之法。临床辨证施治时,擅用全蝎、蜈蚣、蝉蜕等性善走窜的虫类药物搜风通络,同时配合糖尿病“三型辨证”理论,积极控制血糖。  
      关键词:糖尿病性非酮症偏侧舞蹈症;颤证;镇肝熄风;名医经验;林兰   
      7
      |
      2
      |
      1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228979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医案医话

    • 范文娜,魏伟,宋玉杰
      DOI: 10.16295/j.cnki.0257-358x.2022.02.016
      摘要: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相关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临床特点及中西医治疗策略。方法:对1例因眼部炎症指征误诊为葡萄膜炎的双眼慢性CSC患者的诊疗经过进行分析。结果:本例患者因双眼视物模糊3个月就诊。根据病史、临床表现、眼科检查、辅助检查、试验性激素治疗及停激素改中药治疗后,患者病情明显好转,确诊为CSC。结论:激素相关性CSC常见于双边、非典型性CSC,治疗上应禁用激素,采用中医辨证论治,围绕“湿”与“虚”治以健脾除湿,采用参苓白术散加减疗效显著。  
      关键词: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糖皮质激素;葡萄膜炎;视瞻有色;参苓白术散;健脾除湿   
      6
      |
      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38321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疑难病例

    • 丁齐又,金籽杉,黄一珊,赵林华
      DOI: 10.13463/j.cnki.jlzyy.2022.02.024
      摘要: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慢性多系统性疾病, 其中部分脆性糖尿病患者血糖日常波动剧烈, 低血糖反复发作, 生活质量更是严重下降, 糖尿病管理难度增加。仝小林院士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创设“态靶因果”辨治方略,在治疗糖尿病等慢性复杂性疾病时常常将“宏观调态”与“微观打靶”相结合,多渠道、多靶点地调理患者状态,从而达到控制血糖,改善症状,防治多系统并发症的目的。本文通过对仝小林院士治疗的1例成人1型脆性糖尿病伴多系统并发症医案资料整理分析, 总结其对这一类复杂疾病的治疗理念及用药经验, 为脆性糖尿病伴多系统并发症的临床综合诊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态靶因果;脆性糖尿病;糖尿病并发症;仝小林   
      15
      |
      1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218258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