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反馈
首页
视频专区
案例库简介
公告动态
下载专区
关于学会
高级
检索
个人中心
退出登录
登录
|
注册
最新刊期
2021
年
第
9
期
本期电子书
封面故事
上一期
下一期
张士卿基于敏湿热瘀辨治过敏性紫癜经验
王正平,张弢,张毅,翟双庆,张士卿
DOI: 10.19879/j.cnki.1005-5304.202104271
摘要:目前临床对过敏性紫癜尚无特效疗法,相对而言,中医辨治具有独特优势,并已取得良好疗效。张士卿教授诊治过敏性紫癜经验丰富,见解独到,临证从“敏湿热瘀”思路出发,治以清热祛湿、抗敏消瘀,创制“抗敏四草消斑汤”为基础方,并根据敏毒、湿热、血瘀阻滞脉络的病位不同,合用清热祛湿方,斟酌增损,疗效颇佳。本文整理张教授诊治过敏性紫癜经验,并附验案一则,以抛砖引玉,启迪后学。
关键词:名医经验;张士卿;过敏性紫癜;中医疗法
277
|
46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977212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基于扶阳思想探析唐农次第治疗大肠癌经验
李婧,马燕渝,吴多,陈梓焜,唐农,黎军宏,莫雪妮
DOI: 10.13192/j.issn.1000-1719.2021.09.009
摘要:基于钦安卢氏一派以阳主阴从为核心的扶阳思想,立足内阳外阴本体结构论,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阳化气,阴成形”理论指导下,作者认为大肠癌患者的发病机理是阳虚为本,阴成形太过,阴阳失其本位,元阳失运产生气滞、血瘀、痰浊等病理产物胶着互结于肠而形成“阳虚为本,阴实为标”的病理变化。总结火神派唐农教授治疗大肠癌的经验,以“次第治疗”为治疗准则,临证巧用姜、桂、附等中药,即先予桂枝法清宣、温通中上二焦以“去其血脉”复转中枢,继而予四逆法温固下焦,温扶元阳,后益精填髓,培元固本。使阳由下至上、由内至外层层温通,阴由上至下、由外至内层层清通,阴阳复其本位,升降有序。最终维持“阴平阳秘”“阴阳自和”的生命常态,中医药对治疗肿瘤独具优势。因此,基于扶阳思想探讨大肠癌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将为大肠癌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关键词:内阳外阴;大肠癌;扶阳次第疗法;学术经验
7
|
2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217726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陈国忠运用调中益气化湿汤治疗脾虚湿盛证疾病经验拾萃
王婕,陈国忠,吴瑕,李璐璐,袁铁超,欧智海,易志忠
DOI: 10.13192/j.issn.1000-1719.2021.09.011
摘要:目的整理归纳陈国忠教授临证辨治脾虚湿盛证疾病的学术思想和经验。方法作者通过跟师学习和研究脾虚湿盛证疾病的临床病例资料,从主要病因病机特点、遣方用药以及典型医案加以佐证等方面总结陈国忠教授临证治疗脾虚湿盛证疾病的学术思想和经验。结果陈国忠教授认为岭南地区因其独特的自然界气候、地域环境以及当地的生活习惯,易使外湿和内湿相合为患,人们多处于以胃肠道不适为主要表现的脾虚湿盛证的脾系亚健康状态;故在《脾胃论》所著调中益气汤的基础上化裁加减而成调中益气化湿汤,并根据患者临床资料、中医四诊合参随症加减,广泛异病同治临床各种脾虚湿盛证疾病。结论陈国忠教授治疗脾虚湿盛证疾病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特色鲜明,体现了中医“因地制宜”“异病同治”的思维;其研究配伍的调中益气化湿汤具有确切的疗效,值得借鉴和学习。
关键词:调中益气化湿汤;岭南地区;脾虚湿盛证;临床经验总结
4
|
1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38236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阎洪臣运用龙胆泻肝汤加减辨治顽固性头痛验案1则
洪丽敏,车兰
DOI: 10.19621/j.cnki.11-3555/r.2021.0944
摘要:阎洪臣教授以经典理论为指导,谨守病机,准确辨证,诊治临床疑难杂症,每见奇效。该文分析阎洪臣教授运用龙胆泻肝汤加减辨治鼻窦炎引发颅内无菌性炎症引起的顽固性头痛1例的治疗过程,并简要介绍其辨治内伤头痛的经验。
关键词:龙胆泻肝汤;顽固性头痛;内伤头痛;阎洪臣
5
|
1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38231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胃食管反流病从肾论治
叶文彬,何红霞,陈荣武,王雪萍,万文蓉
DOI: 10.13288/j.11-2166/r.2021.09.017
摘要:肾主气化、司开阖,是调节人体水液平衡的中心环节。立足于肾藏真阴、真阳的生理功能及其与肝、脾胃的关系,认为胃食管反流病的主要病机为水寒木郁、上焦结热,命门火衰、虚火上灼,肾精亏虚、湿热内蕴,分别以乌梅汤清上温下、顺接阴阳,金匮肾气丸合交泰丸阴中求阳、引火归元,加味三才封髓丹健脾坚肾、益气养阴、芳化湿浊。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病;肾为胃之关;上热下寒
5
|
1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38235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杨宇飞教授阶段辨治晚期结直肠癌的中西医并重思路与经验总结
徐钰莹,杨宇飞
DOI: 10.3969/j.issn.1673-7202.2021.09.005
摘要:结直肠癌具有高发病率与高死亡率,晚期结直肠癌大多无法治愈,虽然西医常规治疗为患者带来生存获益,但疾病本身引起的症状与西医治疗带来的不良反应往往使患者痛苦不堪,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除此之外,晚期结直肠癌的西医常规治疗无法覆盖所有人群,对于部分经济基础差、体弱、高龄、西医治疗意愿不强而拒绝或无法接受西医常规治疗的患者来说,迫切需要新的治疗方式弥补常规治疗的缺口,扩大治疗覆盖面。中医药治疗肿瘤历史悠久,在减轻晚期结直肠癌西医治疗不良反应、增加治疗疗效、延长生存期、提高生命质量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杨宇飞教授认为晚期结直肠癌的治疗不能单靠中医或西医一种治疗手段,强调中西医并重是晚期结直肠癌的核心治疗策略,以人为本是要坚持的治疗理念,要在不同疾病发展阶段根据患者的治疗意愿、疾病特征与个人体质灵活选用中医为主或者西医为主、中医为辅或中西医相辅相成的中西医并重治疗策略。在遣方用药时扶正祛邪是晚期结直肠癌治疗核心,健脾补肾解毒是治疗首推之法,根据病情的不同发展阶段与患者所处的西医不同治疗阶段,灵活调节扶正祛邪比例,最终达到提高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生命质量,延长生存期的目的。
关键词:杨宇飞;晚期结直肠癌;中西医并重;中医药;健脾补肾解毒;扶正祛邪;治疗经验
12
|
6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217723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脾胃学说在岭南伤科中应用验要——王琴教授治痹经验总结
区丽敏,王琴
DOI: 10.3969/j.issn.1003-8914.2021.09.017
摘要:王琴教授以脾胃理论为依据,结合岭南地区的气候湿热与体质多湿、脾胃虚弱等特点,以证论治,善用岭南当地药材,发挥“一药两用”甚至多用,协同及增强经方的治疗作用,扩大经方治病范围。因而处方精炼,效果确切,效如桴鼓。
关键词:痹证;王琴;脾胃学说;骨伤科病;经验;岭南草药
7
|
1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382315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林洪生以软坚散结法治疗肺癌的临床经验
石潇,周慧灵,刘铸,黎雪,林洪生
DOI: 10.3969/j.issn.1673-7202.2021.09.025
摘要:肺癌无论从发病率还是死亡率来看,在恶性肿瘤中均居我国首位,其发病隐匿,一经发现大多就是中晚期。虽然西医有很多治疗手段,但是在提高治愈率的同时,常因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给患者的身心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中药的应用不仅能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治疗积极性,同时能配合西医治疗起到“减毒增效”的作用。此外,现代许多药理研究表明,具有软坚散结功效的中药可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诱导凋亡、增强机体免疫力等途径达到抗肿瘤的作用。现简要介绍林洪生教授以软坚散结法治疗肺癌的临证经验以及用药规律,希望能为临床工作者提供治疗思路。
关键词:软坚散结法;肺癌;中医疗法;固本清源;分阶段治疗;临床经验;医案;@林洪生
9
|
1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38232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医论·医案·医话
中医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皮疹验案举隅
申力,刘彦春,曹洪欣
DOI: 10.3760/cma.j.cn115398-20200918-00172
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皮疹病变根据皮肤斑疹、瘾疹及皮疹等变化特点,可分湿热蕴毒、血热炽盛、脾虚湿困三型辨治,治以透邪解毒与疏风祛湿相结合,标本兼治。若皮疹突起色红或黯红、瘙痒,属疫毒蕴于皮肤不得泄,郁久化热,浸淫肌肤,从祛湿解毒论治,方用当归拈痛汤为主;如斑疹色红成片,不高出皮肤,属血热炽盛,燔灼气血,湿热之毒,侵营入血,从凉血解毒论治,方用清营汤、犀角地黄汤化裁;若皮疹散见、色黯,或皮色不变,瘙痒,属脾虚湿盛,从健脾祛湿论治,方用升阳益胃汤、荆防败毒散加减。临床辨证治疗效果满意,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优势。
关键词:中医皮肤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冠状病毒;皮疹;中医证治
110
|
21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977213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医案医话
国医大师张志远运用白头翁汤治疗血热型崩漏医案
王玉凤,张冰玉,刘桂荣
DOI: 10.16295/j.cnki.0257-358x.2021.09.021
摘要:介绍国医大师张志远教授运用白头翁汤治疗血热型崩漏的经验。张老认为崩漏的发生与气血失调、冲任损伤关系密切,治疗重视调理气血。临床注重辨证施治,其中善用白头翁汤治疗血热引起的崩漏,疗效显著,突出了其以凉血化瘀法治疗崩漏的诊疗思想。
关键词:国医大师;张志远;血热;崩漏;气血失调;冲任损伤
5
|
1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38231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三味方萃
仝小林运用鹿茸片、败龟板、牛脊髓治疗老年痴呆症经验
杨才佳,王泽宇,谢宇峰,崔星,刘毅,赵锡艳
DOI: 10.13463/j.cnki.jlzyy.2021.09.004
摘要:老年痴呆症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渐进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以记忆、认知能力衰退,社交障碍、行为异常及性格改变等为主要特征。本病病位在脑与肾,致病因素分虚、痰、瘀三个方面,虚为本,痰、瘀为标。因年老肾衰、脑髓失养致神志不明,选药以补益为主,治疗以“补肾益精填髓”为基本原则,常用鹿茸片3 g、败龟板15 g、牛脊髓1条煮汤服,用以填髓补脑,改善脑肾功能,长期服用后可明显提高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良好,为临床中药治疗老年痴呆症提供了可行性。
关键词:老年痴呆症;鹿茸;败龟板;牛脊髓;仝小林
4
|
0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7863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临证体会
周彩云教授分期辨治白塞病的临证经验
王鑫,张羽,吕行,李诗雨,李南南,周彩云
DOI: 10.3969/j.issn.1673-7202.2021.09.024
摘要:白塞病是一种以血管炎为基本病理改变的慢性全身性炎症疾病,病变可累及多系统,病情复杂,缠绵难愈。周彩云教授主张中西医结合治疗白塞病,提出了分期辨治的治疗原则,认为“湿热毒邪内蕴、热毒伤络”为本病病机关键,急性活动期关键病机为“湿热毒邪内蕴、热毒伤络”,治疗应以清热解毒、凉血护络为大法,可兼以清热利湿;间歇期病机特点为“脾气亏虚、湿热毒余邪内蕴、络脉受损”,治疗应益气健脾,兼清热解毒利湿、凉血护络。
关键词:白塞病;分期辨治;周彩云;经验;贝赫切特综合征;中医药;急性活动期;间歇期
7
|
1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38232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临证验案
国医大师李士懋温阳法治疗口腔溃疡经验
熊志刚,张策策,王晓伟,李雅歌,张慧康,童煜峰,李柳潼,王四平
DOI: 10.19945/j.cnki.issn.1006-3250.2021.09.030
摘要:阳气温养机体,维持着正常生理机能,为人体一身之本。阳气不足则血脉凝涩、肌肤失养可致疮疡。国医大师李士懋认为阳虚寒凝之口腔溃疡病位在口腔,病机为肾阳虚损,常分为脾肾阳虚证和虚火上炎证(真寒假热证)两类,肾阳虚损是口腔溃疡发生发展的重要病机。强调临床诊断口腔溃疡应以脉象为本、首分虚实,平脉辨证,方可抓住阳虚口疮的证候本质,并确立了温肾壮阳法为口腔溃疡病阳虚诸证的主要治法。提出以温阳散寒法辨治口腔溃疡之脾肾阳虚证,且善用风药、炒炭入药;以温经通脉法辨治口腔溃疡之阳衰寒凝证,重视振奋人体阳气;以温潜降火法辨治口腔溃疡之虚火上炎证,常配伍龙牡、山萸敛降浮火,总之,他提出温阳法重在温补脾肾,充实人体阳气,可祛除阴寒凝滞、温运全身气血、温通上下经脉,潜降下焦虚火,是临床中口腔溃疡的重要治法,温阳之下则人体阳气恢复、寒凝消散、浮火潜敛,故使口疮自愈。
关键词:口腔溃疡;温肾壮阳法;平脉辨证;口疮;李士懋
14
|
4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217723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王松龄治疗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的思路与经验
张社峰,王松龄
DOI: 10.19945/j.cnki.issn.1006-3250.2021.09.031
摘要: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是一种以肌张力障碍或步态异常为首发症状的神经系统遗传性疾病,目前西医以左旋多巴为主要治疗手段,但存在需要终身治疗及部分患者无效的困惑。王松龄根据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的临床表现,认为该病属于中医学“痉病”范畴,提出久病重症多为诸虚百损、筋脉失养证,治疗重在补虚培元,方用薯蓣丸与瓜蒌桂枝汤化裁,新病急症多为痰湿瘀阻、邪袭经络证和阳明里实、热盛灼络证,治疗重在祛邪止痉、痰湿瘀阻、邪袭经络证方用二陈汤、葛根汤、止痉散化裁,阳明里实、热盛灼络证方用大承气汤、五虎追风散、芍药甘草汤化裁。
关键词: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痉病;经验总结;王松龄
9
|
4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217722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张鸣鹤治疗结节性红斑经验
王钰,姜萍,郭祖正,李仓廪,刘英
DOI: 10.19945/j.cnki.issn.1006-3250.2021.09.032
摘要:结节性红斑是一种以双下肢疼痛性红斑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炎症性疾病,好发于小腿伸侧,多发生皮下脂肪小叶间隔病变,并伴有自身免疫性病变,其病程长、易复发。结节性红斑的病因病机较复杂,张鸣鹤教授结合多年临床实践经验认为,外感湿热、内生火热、内外合邪、热盛酿毒、热毒入血、炼液成痰、凝血成瘀、搏结腠理为其主要病机,血热有余、湿热不除为反复不愈的重要原因。热毒为其主要病理因素,当在热毒致病的基础上辨病施治,以清热凉血解毒、软坚活血散结为主线,自拟辨病主方如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连翘、丹皮、赤芍、生地榆、山慈菇、漏芦、桃仁、红花、莪术、荜澄茄,同时提出应根据患者体质及热毒痰瘀之轻重而辨证施治,其临床疗效显著。
关键词:结节性红斑;名医经验;热毒痰瘀;张鸣鹤
14
|
2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217723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曹式丽“从阴引阳”防治肾脏纤维化临床思维探讨
尚懿纯,窦一田
DOI: 10.19945/j.cnki.issn.1006-3250.2021.09.033
摘要:慢性肾脏病(CKD)已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肾脏纤维化(RF)作为CKD终末阶段的共同病理基础,早期干预对延缓CKD进展具有重要意义。曹式丽教授认为RF病机乃风、湿、瘀毒胶痼少阴肾络,故仿张仲景《金匮要略》治疗疟母的鳖甲煎丸之法,结合吴鞠通《温病条辨》青蒿鳖甲汤条文的“先入后出”之论,提出“从阴引阳”治则并形成特色中医临床思维。临证仿张仲景虫药用法,以动态之虫蚁领药搜剔肾络,辅驱邪补益之品,疏络逐邪,从阴达阳,给邪出路,以使风毒自少阳转枢而达表、瘀毒借阳明谷道而下行、湿毒从少阳三焦而分消。本文从治则治法角度探讨曹式丽教授治疗肾脏纤维化的临床思维,以期为开展其诊疗肾病的学术思想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肾脏纤维化;从阴引阳;临床思维;曹式丽
7
|
2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217723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基于“皮部-经络-脏腑”论治干燥综合征相关性间质性肺疾病
陈凤,林琪明,张伟
DOI: 10.19945/j.cnki.issn.1006-3250.2021.09.035
摘要:干燥综合征相关性间质性肺疾病属于中医“燥痹”“肺痹”“肺痿”范畴。本文基于“皮部-经络-脏腑”理论形成空间构架,强调从整体全面探查病邪所藏之处,明确传变途径和病情虚实变化。该病以正虚为本,气血精津于“皮部-经络-脏腑”网络系统运化失常为核心病机,痰瘀阻滞为关键病理产物和致病因素,病理演变过程为早期皮部受邪、玄府郁闭,中期精津失布、痰瘀胶结,晚期精亏不散、脏腑失用,治疗应视其病位病性,以早期宣散气机、中期祛痰逐瘀、晚期攻补兼施为主要治则,动态辨治,截断疾病发展,以期对临床有所裨益。
关键词:皮部-经络-脏腑;干燥综合征;间质性肺疾病;整体观;扶正固本;通络逐邪
12
|
2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214725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共 0 条
1
前往:
页
跳转
上一期
下一期
0
批量引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