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反馈
首页
视频专区
案例库简介
公告动态
下载专区
关于学会
高级
检索
个人中心
退出登录
登录
|
注册
最新刊期
2021
年
第
4
期
本期电子书
封面故事
上一期
下一期
仝小林院士三味方萃
郭维琴运用形神一体观治疗心律失常经验
葛明立,王文杰,李倩倩,梁晋普
DOI: 10.13192/j.issn.1000-1719.2021.04.009
摘要:形神一体观是中医的重要思想观念。形指人体构成形体的物质,神指包括人的精神、意识、思维和情志等在内的生理活动。形神一体观强调人体是形与神的统一体,形与神在生理状态下相辅相成,在疾病状态下相互影响。气在形与神的统一中起到媒介的作用,通过气机与气化协调形与神之间的关系。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形、神与气应当兼顾。郭维琴教授认为,心气虚为心律失常的发病之本,瘀阻心脉是其基本病理变化,营阴亏虚,神不守舍,是心律失常发病的病机。在治疗心律失常时,郭维琴教授运用形神一体观,针对心律失常的病因病机,从形、神和气三方面综合调治,提出了益气活血安神的基本治疗原则,并拟定了基本用药,临证过程中根据患者的病情灵活加减,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关键词:郭维琴;形神一体观;心律失常;心房颤动;心悸;临床经验
7
|
0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106098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名老中医经验
王沛教授以解毒生肌药外用治疗癌性溃疡的经验
江洋,谭曦,冯高飞,王芬,刘传波,胡凯文,王静
摘要:癌性溃疡是晚期肿瘤患者常见的严重皮肤表现,因溃疡表面有肿瘤细胞浸润,合并感染,常伴有溃烂、渗液、渗血、恶臭等症状。王沛教授认为癌性溃疡由肿瘤所特有的癌毒所引起,外部治疗应着力于消除体表的癌毒,在癌毒消除后,给予生肌敛疮药,以促进创面恢复。治疗上,以拔毒去腐、清除疮疡为先,组方上多加用具有抗癌作用的生药、小毒药。癌性溃疡表面的溃烂腐肉清除之后,治疗上应着力于补气生血、生肌收口,常用补益脾肾、补益气血药。结合临床医案对王教授治疗癌性溃疡的经验进行介绍。
关键词:癌性溃疡;化腐清创;生肌敛疮;名医经验;王沛
11
|
2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229051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韦企平教授从肝论治视神经疾病的经验
郑榆美,苏艳,闫晓玲,史航,吴琼,李朝妍,周剑
摘要:视神经疾病是神经眼科疾病范畴内一类最常见的、可导致视力严重受损甚至失明的眼病,病因繁多,发病机制复杂。韦企平教授从事眼科临床40余年,对视神经疾病的诊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韦教授认为治疗视神经疾病,应以调肝为先,分别介绍韦教授从肝论治视神经炎、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视神经萎缩的经验,并结合临床病例进行阐述。
关键词:视神经疾病;从肝论治;名医经验;韦企平
10
|
3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229056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谢晶日辨治“胆胀”经验拾遗
符佳美,于金洋,谢晶日
DOI: 10.13192/j.issn.1000-1719.2021.04.010
摘要:慢性胆囊炎属于中医“胆胀”范畴,为临床常见消化系统疾病,其病程较长,病情反复难愈,对患者的工作和生活产生不良影响。西医治疗本病常采取对症治疗的方法且长时间应用西药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风险。经过多年来的经验总结与临床实践,中药治疗本病具有可行性,不良反应小。谢晶日教授从医四十载,经过不断总结,提出“肝脾论”思想,对肝胆脾胃肠等消化系疾病颇有研究。谢师认为“肝者,中之将也,取决于胆”,肝与胆相互为用,二者生理病理关系密切。“脾胃伤,则百病生”,脾胃健运是人体正气的来源,固护脾胃以达“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故治疗“胆胀”应把脏腑之间的关系,从肝脾胃着手综合调理,标本兼顾。文章旨在阐述谢晶日教授从肝与脾胃切入辨治慢性胆囊炎临证经验,兹取谢师验案一则加以佐证。
关键词:谢晶日;辨治;胆胀
5
|
0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7845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李鲤治疗颤证经验总结
常学辉,张良芝
DOI: 10.13192/j.issn.1000-1719.2021.04.014
摘要:李鲤教授认为颤证病位在筋和脑,随着当代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改变,临床更多见的是由多种病因导致的脾胃运化失职、风气内生、痰瘀阻滞,其基本病机是脾虚痰瘀互结,引动肝风,筋脉失养。李老治疗本病结合临床、恪守病机,重视调理脾胃,妙用虫类,以通为用,通以祛瘀、通以化源,临床疗效确切,以供借鉴。
关键词:颤证;李鲤;经验总结
14
|
2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977150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马丙祥从“肝风”论治儿童抽动障碍经验
张建奎,马丙祥,史文丽,都修波,崔洁琼,徐萍萍
DOI: 10.13192/j.issn.1000-1719.2021.04.016
摘要:抽动障碍是一种起病于儿童时期、以抽动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精神疾病。现代医家多从肺金、肝木、肾水、心火、脾土等为切入点治疗抽动障碍。马丙详教授结合古籍文献记载及个人临床经验,认为抽动障碍病位主要在肝,“肝风内动”是本病的主要病机。“风邪”是多发性抽动症发病的关键。临床上把抽动障碍分为风邪犯肺、肝亢风动、痰热动风、脾虚肝亢及阴虚阳亢5个证型,治疗上从肝制动,以平肝、疏肝、清肝、扶土、柔肝之法对应抽动症不同证型。用药时灵活变通,久病辅以养心安神、补血活血之品,“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并重视动物药的应用,根据具体抽动症状及时加减变化,疗效显著。
关键词:马丙祥;抽动障碍;肝风
46
|
8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977150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针罐疗法治疗白癜风经验
王远红,于佳新,高杰
DOI: 10.19664/j.cnki.1002-2392.210088
摘要:白癜风是临床上一类难治性皮肤病,表现为皮肤局部色素脱失斑,临床诊疗各异,属易诊难治性疾病。在秉承各医家临床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出白癜风的病因病机责之于外感风邪,气血瘀滞,并提出在临床治疗上运用中医独特针罐疗法,从经络、气血论治白癜风,在临床上屡获良效。遂总结如下,以供同道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针灸;火针;拔罐
5
|
1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38195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参苓白术散合五味方治疗味觉丧失1例
黄叶旎,赵征宇
DOI: 10.13913/j.cnki.41-1110/r.2021.04.027
摘要:高龄、肿瘤、血液系统疾病、手术损伤、药物因素等原因均可致味觉丧失。肿瘤患者化疗后常有因味觉减退而致食欲下降的表现,目前多从治疗原发病入手,或采取停药、换药的方法,联合营养神经的药物对症治疗,若遇病情冲突无法停药的患者,治疗相对困难。本例肺腺癌诊断明确,因使用吉非替尼片(伊瑞可)出现味觉丧失,中医依据患者舌淡胖、苔滑,脉濡弱,辨证为脾虚湿盛、痰湿中阻,以健脾化湿、调畅中焦、通调脏腑之法,予参苓白术散合五味方治疗,疗效显著。
关键词:味觉丧失;健脾化湿;通调脏腑;参苓白术散;五味方
302
|
78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977148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于睿从肝论治失眠合并焦虑经验掬萃
韩薪燃,于睿,张欢,郑一
DOI: 10.13729/j.issn.1671-7813.Z20200798
摘要:失眠和焦虑都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二者在中医学中分别属“不寐”和“郁证”范畴。现代医学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不良反应颇多,并且失眠和焦虑存在恶性循环的倾向。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焦虑性失眠症方面取得很大进展,安全有效,弥补了西医的不足。于睿教授认为失眠合并焦虑病因多以情志失调为主,故当以肝论治,常配以“扶正祛邪、宣肝化郁、调和阴阳、潜阳安神”等法,选取仲景之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化裁加减,用药同时还嘱患者重视生活调摄及精神疏导,打破不寐和焦虑的恶性循环,效果甚佳,使得众多患者受益。
关键词:失眠;焦虑;从肝论治;阴平阳秘;病因病机;疏肝解郁;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名中医经验;于睿
11
|
8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217671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Epley法手法复位联合针刺治疗耳石症(PC-BPPV)案一则
鲜琦琦,代顺心,雒德华,王政研,王超
DOI: 10.11954/ytctyy.202104029
摘要:耳石症又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一种临床较为常见,发病与头部位置相关,并可引发短暂眩晕的外周前庭性疾病。属于中医“眩晕”范畴,该病案患者反复头晕3年余,加重3周,伴视物旋转,后躺时伴强烈恐惧感,颈部酸痛不适,有口苦、口干等症状,辨证属肝阳上亢证,临床治疗以手法复位联合针刺平肝潜阳、清火熄风为主,疗效较好。
关键词:耳石症;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针刺
5
|
2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78917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在肾系疾病中的应用
盛晓茜
DOI: 10.3969/j.issn.1672-2779.2021.04.055
摘要:“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这一理论在治疗肾系疾病中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本文通过医案举例、分析,强调“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这一理论在实际指导临床中的重大意义,强调该理论在病因分析、疾病治疗方面取得的良好效果,理论指导临床,为治疗疾病,研究病因,开阔了思路。
关键词: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遗尿;慢性泌尿系感染;慢性肾炎蛋白尿;血尿;淋证;医案
5
|
0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7845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国医大师张磊运用眠安汤治疗神志病症经验介绍
桑海艳
DOI: 10.13457/j.cnki.jncm.2021.04.055
关键词:眠安汤;脏躁;不寐;张磊;国医大师
21
|
11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977149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王朝辉治疗周围性面瘫经验撷菁
邵阳,狄金涛,刘彤,陈丽丽,齐伟
DOI: 10.16295/j.cnki.0257-358x.2021.04.014
摘要:总结王朝辉教授辨证运用针刺、易罐刮痧治疗周围性面瘫经验。其一,王教授临证用透刺法(地仓透刺颊车)治疗周围性面瘫,并在此基础上实施“滞动针”法,即搓紧后小幅度牵抖,以改善面部肌肉弹性,恢复肌肉张力;其二,根据“火郁发之”理论,对有郁热的患者给予颈前部和患侧面部易罐刮痧治疗,以宣发郁热,通达气血,改善症状;其三,对正气不足、体质虚弱或久病缠绵的患者,以调理脾胃、提补正气为治疗原则,选取腹部穴位针刺,以提升正气。
关键词:周围性面瘫;针刺;透刺法;滞动针;易罐;刮痧;腹部穴位;王朝辉
5
|
0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106099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高树中针药结合辨治面神经炎、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经验
颜晓,马凤君,曹洪福,孙萌,于岩瀑,马玉侠,高树中
DOI: 10.16295/j.cnki.0257-358x.2021.04.015
摘要:介绍高树中教授针药结合辨治面神经炎、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经验。高教授认为此三疾虽皆位于面部,但临证亦有诸多不同之处。面神经炎病位在经筋,可分为颅外型与颅内型两种,颅外型面神经炎病因以外感为主、风邪为患,颅内型则外感内伤相兼为病,治疗上以祛风通络、调整脏腑功能、疏调经筋为原则,针药结合;三叉神经痛病位在深部的三叉神经,病因多责之风邪、实火为患,治疗以祛风泻火、通经活络止痛为原则,针药结合配合放血疗法;面肌痉挛病位在分肉间,多因风邪致病,或外风侵袭,或虚风内动,治疗以舒筋活络、息风止搐为原则,法用吊针疗法结合中药内服配合足三趾点刺放血。
关键词:针药结合;面神经炎;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经筋透刺法;吊针疗法;放血疗法;高树中
6
|
0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106102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赵继福采用纯中药治疗婴儿 重症胆汁淤积性肝病
熊丽辉,赵书彬,崔瑞艳,赵继福
DOI: 10.13463/j.cnki.jlzyy.2021.04.014
摘要:赵继福教授认为婴儿重症胆汁淤积性肝病发病的关键病因是“湿”“热”“毒”,其根本病机是湿热夹毒郁胆,临床治疗上应在利胆、清热、除湿毒的基础上加用天花粉治疗,可获得良效。对于患儿不能服药,采用母亲服药,患儿间接服药的方法,以补母救子,亦可收到满意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胆汁淤积性肝病;赵继福;个案报道;利胆;清热;除湿毒
18
|
5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977151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国医大师夏桂成运用“阳化气、阴成形”理论防治子宫内膜息肉经验
郭红玉,任青玲,胡荣魁,赵玉芹,夏云,王海丹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1.0574
摘要:子宫内膜息肉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国医大师夏桂成教授基于《黄帝内经》“阳化气、阴成形”理论,认为子宫内膜息肉属本虚标实证,病机为心肾阳虚,气化失常,瘀滞胞宫,治以温阳化气法,结合补肾调周法,并创立温阳化气方,于经前期阳长之时,采用温肾助阳,化气消癥之法,以期“六阳”到位,实现重阳转阴,恢复子宫功能,促进行经期子宫内膜瘀浊及水液排净,减少子宫内膜息肉的复发。
关键词:夏桂成;阳化气;阴成形;子宫内膜息肉;中医证治
29
|
10
|
1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214710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刘沈林教授治疗喉癌术后咽瘘并发症经验
彭丽蓉,彭海燕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1.0577
摘要:全国名中医刘沈林教授基于“肺气通于喉”“肺属金为子,脾属土为母”等中医藏象学理论,总结喉癌术后出现咽瘘并发症的病因病机为局部器官缺失,肺气受损,金破不鸣。病程演变特点为子病及母,肺病及脾,正虚无力驱邪外出,癌毒内留。主张应从整体观念出发,重视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虚则补其母,遵循标本兼顾的原则,确立了清肺解毒、祛邪消肿,培土生金、脾胃兼养,随证加减、内外同治的治法治则,以促进气血化生,修复肌肉组织,消散局部炎症,加速咽瘘愈合。
关键词:喉癌;术后并发症;咽瘘;治法;刘沈林
10
|
3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214710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许芝银调治气阴亏虚型石瘿
应语,王聪,姚昶,宋波洋
DOI: 10.13463/j.cnki.cczyy.2021.04.013
摘要:石瘿,西医病名甲状腺恶性肿瘤,目前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类型之一,甲状腺癌术后常出现各种并发症。许芝银教授认为,石瘿术后常表现出气阴亏虚的证型,治疗以益气养阴为根本治法,同时注重调和肺脾肾,维持脏腑功能正常运行,术后短期使用全蝎清除余邪,术后长期使用西洋参补气扶正,同时对抗左甲状腺素钠片的副作用。
关键词:石瘿;气阴亏虚;许芝银
13
|
4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214710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门成福辨治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经验
郭志生,张华
DOI: 10.16368/j.issn.1674-8999.2021.04.170
摘要: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属于中医学“精癃”范畴,主要是由肾气亏虚、肺失宣降而致痰浊、瘀血等病理产物瘀结于水道所致。临证之际,应审证候虚实;分清标本缓急,活用攻补大法;重视肾脏之本;强调活血化瘀之法。中气不足、肾阳亏损、肾阴亏虚多属虚证,多责之于脾、肾。肾阳亏损证,治当温阳化气利尿,多以金匮肾气丸加减治疗;肾阴亏虚证,治当滋阴利尿,方以六味地黄丸加减治疗;中气不足证,治当益气利尿,方以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肺热壅盛、气滞血瘀、湿热下注多属实证,多责之于肺、肝、膀胱。肺热壅盛证,治当宣肺泻热、通调水道,多选用枇杷开肺汤、黄芩清肺饮、加减麻杏石甘汤等治疗;气滞血瘀证,治当行气活血利尿,多选用沉香散合桂枝茯苓丸加味治疗;湿热下注证,治当清热利水,多选用八正散治疗。
关键词:前列腺增生;精癃;门成福
9
|
2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38194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思路与方法
托法在非哺乳期乳腺炎中的运用
彭婧,王玥琦,陆钰原,夏仲元
DOI: 10.3969/j.issn.2095-6606.2021.04.012
摘要:非哺乳期乳腺炎是一组发生于乳房的慢性非细菌性炎症疾病,以乳房肿块、脓肿和窦道、瘘管为主要表现,病情反复发作,迁延难愈。中医外科内治法按照疾病初起、成脓、溃后3个不同阶段,确立消、托、补3个治疗原则,托法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特色疗法。该病以半阴半阳证最为常见。治疗上,阳证以清消为主,阴证以为温通为主,而对于半阴半阳证,托法则更为合适。从清托透邪法、托里透脓法、托里生肌法探讨托法在非哺乳期乳腺炎中的具体运用,治疗以托法为主,与他法联用,寓消于托,寓补于托。根据托法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的理论,在辨病辨证基础上,创立治疗成脓期和溃后期的“浆乳2号方”,并结合临床病例对具体用药进行介绍。
关键词:非哺乳期乳腺炎;托法;半阴半阳证
5
|
1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38196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医案选辑
静针重灸法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后胃瘫案
袁文丽,邵素菊
DOI: 10.13703/j.0255-2930.20200526-k0003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胃瘫;针灸;静针重灸法
9
|
5
|
1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217671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医案医话
丁元庆治疗瘀热型抑郁症验案分析
李雪君,于成,丁元庆
DOI: 10.16295/j.cnki.0257-358x.2021.04.017
摘要:介绍丁元庆教授治疗抑郁症一例。根据患者情绪低落,入睡困难,心烦易惊,大便黏腻,月经量少、色暗,舌质暗红、舌苔厚腻,脉沉细弦辨证为瘀热证。治以活血清热,化瘀宁心,扶阳振颓,怡神强志。初以自拟开心散合二竹汤加减,继以自拟开郁振颓汤合怡神方加减,疗效显著。
关键词:丁元庆;抑郁症;瘀热证;营卫失和;开心散;二竹汤;开郁振颓汤;怡神方
6
|
1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106098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名老中医学术传承
酸苦调敛法辨治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
孙雪梅,张蒙,毛晨晗,董其美,王新东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1.0570
摘要:总结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董其美对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DCAN)的辨治经验,认为其核心病机为心火内炽、胃强脾弱、营卫失和、心神扰动,提出以调为基、以味统方、酸苦调敛的治则治法,并在这一学术思想指导下运用连梅汤、黄芪桂枝五物汤化裁进行治疗,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酸苦调敛;心悸;连梅汤;黄芪桂枝五物汤
5
|
0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106099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临证验案】
刘喜明从气血阴阳论治下陷病经验
孔柄坛,冯慧,付守强,焦烁颖,刘喜明
DOI: 10.19945/j.cnki.issn.1006-3250.2021.04.033
摘要:下陷病多从气虚、中气下陷论治,然而气虚作为下陷病之标并不能代表其根本病机。刘喜明教授站在病机角度,从气血阴阳辨治出发,认为气虚、血虚、阴伤、阳虚均可引起下陷病的发生。气虚下陷的主要病机为气虚失摄,主要病位在脾、肾、肺;血虚下陷的主要病机为血不荣养、无力维固和血不敛气、气散气陷,主要病位在肝、心;阴伤下陷的主要病机为阴伤气坠、无所依附和阴伤气薄、无所生化,主要病位在脾、肾;阳虚下陷的主要病机为阳不温煦、职守失司、精微走泄,主要病位在脾、肾、心肺,文末附医案一则加以佐验。
关键词:下陷;气陷;气虚;血虚;阴伤;阳虚;刘喜明
6
|
1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38195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共 0 条
1
前往:
页
跳转
上一期
下一期
0
批量引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