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反馈
首页
视频专区
案例库简介
公告动态
下载专区
关于学会
高级
检索
个人中心
退出登录
登录
|
注册
最新刊期
2021
年
第
1
期
本期电子书
封面故事
上一期
下一期
态靶辨证
态靶辨证在脾虚湿瘀型慢性胃炎中的运用——黄芪建中汤加蒲公英、白及、生薏苡仁
林家冉,苟筱雯,赵林华,仝小林
摘要:慢性胃炎作为消化系统常见病,其发病率高、病情顽固、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上越发引起重视。仝小林院士提出“态靶因果”辨治方略诊疗疾病,分阶段与辨态势相结合,以“调态”为治疗大方向,同时“打靶”,以针对疾病、症状、临床指标广覆盖、多靶点,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脾虚湿瘀型慢性胃炎以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为因,以胃黏膜变薄、水肿、出血(虚、湿、瘀)为果,选用黄芪建中汤为靶方,以温中健脾,和胃止痛,恢复枢机运转为大方向调态,蒲公英、白及、生薏苡仁为靶药,杀灭幽门螺旋杆菌、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胃黏膜精准专攻打靶,疗效显著。
关键词:态靶辨证;慢性胃炎;脾虚湿瘀;黄芪建中汤
32
|
14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977454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仝小林运用茵陈、红曲、生大黄治疗中重度脂肪肝经验
杨浩宇,金籽杉,顾成娟,韦宇
DOI: 10.13463/j.cnki.jlzyy.2021.01.006
摘要:仝小林院士认为,中重度脂肪肝多由患者长期嗜食肥甘厚味,膏浊内蕴于体内所导致,肥甘之品易影响脾胃正常运化,精微堆积,滋生病理之膏浊。中重度脂肪肝患者临床多见食欲不振、疲倦乏力、恶心、呕吐等症。茵陈、红曲、生大黄三味小方消膏调脂,通腑降浊,可治疗中重度脂肪肝患者肝功能异常,减轻内脏脂肪堆积,达到改善脂肪肝的效果。茵陈常用15~45 g,红曲一般用量为15~30 g,生大黄为9~15 g。
关键词:中重度脂肪肝;茵陈;红曲;生大黄;仝小林
12
|
3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214694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仝小林运用蒲公英、白花蛇舌草、山茱萸治疗湿热蕴结型肠上皮化生经验
顾成娟,杨才佳,吴学敏
DOI: 10.13463/j.cnki.jlzyy.2021.01.007
摘要:仝小林院士认为,胃黏膜肠上皮化生为癌前病变,应当重点关注,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湿热蕴结型是肠上皮化生的常见类型之一,多因饮食不调,久食膏粱厚味,日久酿生湿热,内蕴脾胃而引起,亦可因感受湿热交阻于中焦而致病。胃喜润恶燥,治疗要点一为改善胃内湿热环境,改善黏膜生存状态,使其滋润;二为保护消化道黏膜,不局限于胃黏膜;三是仍需要继续寻找针对某一靶点的特效药。仝小林临床常使用蒲公英、白花蛇舌草、山茱萸为基础方配伍治疗此病。蒲公英、白花蛇舌草以清泻胃热,解毒利湿,切断来路,二药均为甘凉之品,燥湿而不伤胃阴;山茱萸为治疗肠上皮化生的经验用药。方中蒲公英常用剂量为15~30 g,白花蛇舌草常用剂量为9~15 g,山茱萸常用剂量为9~30 g。
关键词:湿热蕴结型;肠上皮化生;蒲公英;白花蛇舌草;山茱萸;仝小林
10
|
7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214694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仝小林运用茯苓、生白术、泽泻利脾湿经验
段丽云,顾成娟
DOI: 10.13463/j.cnki.jlzyy.2021.01.008
摘要:茯苓、生白术、泽泻是仝小林院士临床常用的利脾湿三味小方。仝小林认为,现今多种疾病以脾虚湿困为基本病机。茯苓可利水渗湿,常用剂量为9~120 g;生白术可健脾燥湿,常用剂量为9~90 g;泽泻渗湿化浊,常用剂量为15~30 g。利脾湿三味小方用于代谢性疾病、内分泌、消化系统疾病等有脾湿之证。
关键词:利脾湿;茯苓;生白术;泽泻;仝小林
8
|
6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218005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黄适运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验案举隅
何锦轶,黄适,谢小玲,周尧红,王凯,覃川峰,黄鹏,徐粤娟
DOI: 10.13192/j.issn.1000-1719.2021.01.007
摘要: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出自医圣张仲景《伤寒论》,为临床常用方剂,具有和解少阳,兼以通阳邪热,重镇安神的功效。导师黄适教授认为众多疾病都由气机不调,故治法上主张采用调畅气机,经常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为基本方随证化裁。通过对导师治疗脑梗塞、癔病、失眠症、肠易激综合征等4则验案进行分析,发现上述案例虽然疾病不同,症状各异,但在治疗中体现了异病同治。所以在整体上去调整人体脏腑气血阴阳。故而,随证治之,疗效显著。
关键词: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医案
7
|
3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7831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吴煜治疗癌性疼痛经验介绍
李中玉,曲骞,吴娇,吴煜
DOI: 10.13192/j.issn.1000-1719.2021.01.010
摘要:目的介绍吴煜教授治疗癌性疼痛的经验。癌性疼痛是肿瘤患者最常见的症状,吴教授将癌痛的病机总结为“不通则痛”和“不荣则痛”。在治疗方面首辨虚实,立足于“通”,灵活运用风药、虫类药、重镇安神之品,并结合现在药理研究辨病选药,在减轻疼痛,改善其生活质量等方面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癌性疼痛;吴煜;名医经验
30
|
7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977452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升清降浊法治疗痛风的理论探讨及临床应用
刘艳华,初洪波,王银萍,张守琳
DOI: 10.13463/j.cnki.cczyy.2021.01.014
摘要:目前对于痛风及高尿酸血症没有确实有效的根治药物,一部分痛风患者正气不足、浊邪内蕴,从而发病,故认为脾肾亏虚、湿浊内蕴是痛风发病机理之一,治疗应补肾健脾、利湿化浊,从而升清降浊,恢复人体正常气化功能。治疗着眼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通过探讨升清降浊法治疗痛风的理论基础,列举临床应用。
关键词:痛风;升清降浊法;脾;肾;临床应用
7
|
1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1060835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赵振昌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
张子微,张守琳
DOI: 10.13463/j.cnki.cczyy.2021.01.015
摘要:介绍赵振昌教授以益气养阴、泄浊通络法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经验。赵振昌教授认为,慢性肾小球肾炎多由虚损、湿浊、瘀血导致:以脾肾不足为起病的根本,病机关键为气阴两虚,湿浊和瘀血为疾病发展过程中的病理产物,同时也是重要的促进因素。在临床上常相互夹杂致病,形成气阴两虚兼夹浊瘀证。因此,在治疗方法上应以益气养阴、泄浊通络为主,自拟“滋肾泄浊通络汤”,疗效显著。
关键词:慢性肾小球肾炎;益气养阴;泄浊通络;赵振昌
6
|
0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106084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谭毅论治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矫增金,陈民,吴文胜
DOI: 10.13463/j.cnki.cczyy.2021.01.016
摘要:通过跟师出诊、临证医案整理及阅读经典,分析谭毅教授对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病因病机的认识,总结谭毅教授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经验。谭师认为脾胃虚弱、湿浊与气机阻滞在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中具有重要意义。在治疗方面,提出早期以祛邪为主,久病以补益温运,治疗全程注重辨清虚实,扶正祛邪兼顾。在遣方用药方面,辨证选方,灵活化裁,善用经方及小方。
关键词: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经方;小方;谭毅
33
|
4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977454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国医大师熊继柏从痰论治疑难疾病
贾秋颖
DOI: 10.13463/j.cnki.cczyy.2021.01.017
摘要:“痰”是人体水液代谢障碍的病理产物,同时亦是导致痰病发生的重要因素,痰的产生与人体肺、脾、肾三脏和三焦的关系最为密切,“痰”作为致病因素往往可以引起经络气血运行不畅,影响水液代谢和气机升降,最终导致各种疑难怪病的发生,历来有“百病皆由痰作祟”之说,这些疑难怪病在临床诊断治疗上都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国医大师熊继柏教授从多年临证经验出发,提出“疑难疾病从痰论治”的学术思想,在临床上取得显著疗效,现列举有代表性的病案,希望对读者有所启发。
关键词:痰;疑难病;临证应用;熊继柏
9
|
1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381685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徐陆周运用白石汤辨治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田盼盼,钱斐,徐陆周
DOI: 10.13463/j.cnki.cczyy.2021.01.018
摘要:徐陆周主任认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属中医“泄泻”或“腹痛”范畴,病机关键是脾虚为本、肝脾不调、寒热夹杂,病理因素以湿邪为主。治疗上提出“以治脾为先,肝脾同调,寒温并用”的治则要点,同时结合疾病不同分期强调分期论治。临证以国医大师徐景藩教授经验为基础,自拟“白石汤”随症加减,疗效显著。
关键词: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分期论治;白石汤;徐景藩
7
|
2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38169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中药治疗复发性胃腺瘤性息肉验案一则
段伟伟
DOI: 10.11954/ytctyy.202101032
摘要:胃腺瘤性息肉是癌变率极高的一类息肉,西医内镜下手术切除极易复发。通过采用中药治疗的方法调整患者机体,可从根本上消除患者体内产生息肉的内部因素,改变患者胃内息肉生长的环境,使息肉无法继续生长最终消失,并且不再复发,解除了患者的痛苦和后顾之忧,达到了患者期望的“不做手术根治胃息肉”的目的,避免了复发和癌变。
关键词:胃腺瘤性息肉;癌变;复发;中药治疗;验案
9
|
2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217658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基于三焦气化理论辨治特发性膜性肾病
高燕妮,袁军
DOI: 10.11954/ytctyy.202101033
摘要:从三焦与气血水代谢关系的角度出发,将三焦气化理论运用于特发性膜性肾病的辨证论治中.从整体出发,探讨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病因病机,把握不同时期的病机关键和发生、发展规律.认为三焦气化失常、气机不畅、气血水失调的基本病机,贯穿特发性膜性肾病的始终,上中下三焦相互作用影响疾病进程.此外水气的失调,无论虚实皆可导致瘀血形成.治疗上应扶正驱邪,恢复三焦气化,调畅三焦气机,使气血水平衡协调.用该理论指导临床,可为辨治特发性膜性肾病提供参考.
关键词:特发性膜性肾病;三焦;三焦气化;辨证论治
7
|
1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38170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熊焰教授治疗原发性肝癌经验
俞宏燕,蒋佳敏,熊焰
DOI: 10.11954/ytctyy.202101034
摘要:基于中西医对原发性肝癌理论知识的学习,介绍熊焰教授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经验。熊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该病临证经验丰富,主张“消补合用”,善用药对及巧用补血活血之当归治疗该病,均获得较好疗效。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中医治疗;消补合用
6
|
0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106085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寻常型银屑病治验1则
陈丽梅
DOI: 10.19621/j.cnki.11-3555/r.2021.0143
摘要:笔者通过辨证论治,在初期用《金匮要略》之温经汤加味、后期用薯蓣丸治愈1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疗效满意,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关键词:银屑病;温经汤;薯蓣丸;金匮要略
15
|
2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38168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国医大师张琪从瘀辨治不寐
刘丹,王喜凤
DOI: 10.16368/j.issn.1674-8999.2021.01.024
摘要:张琪教授重视从瘀辨治不寐,首辨有无瘀血,次辨瘀血形成的原因,再辨瘀血的程度。情志失调可影响肝之疏泄,血行不畅,心失所养,则发为不寐,治宜疏肝活血、宁心安神,方以逍遥散或龙胆泻肝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痰瘀互结,或化火扰动心神,使心神不安,或阻滞脉络,导致心脉失养,则发为不寐,治宜化痰祛瘀、和中安神,方以二陈汤或黄连温胆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心脾气血两虚,无力推动血液运行以濡养心脉,则发为不寐,治宜补益心脾、养血安神,方以归脾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若阴虚,或阳气相对偏盛,或津亏不足以载血,血脉瘀阻化火灼津,则发为不寐,治宜滋阴降火、凉血安神,方以黄连阿胶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脾胃不和,或气血亏虚导致脉络不通,形成瘀血,或气机升降失常,血液运行受阻,则发为不寐,治宜调和脾胃、化瘀安神,方以保和丸或黄芪建中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
关键词:不寐;瘀血;安神;张琪
68
|
9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214694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王志刚运用乌梅丸经验
王倩,王志刚
DOI: 10.19621/j.cnki.11-3555/r.2021.0144
摘要:乌梅丸主治厥阴病寒热错杂之证。该文介绍王志刚运用乌梅丸的治疗医案。
关键词:乌梅丸;厥阴;寒热错杂证;验案
9
|
1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7829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从“瘀热”论治放射性损伤
杨文娟,李文婷,杨菊,吴勉华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1.0117
摘要:吴勉华教授从“瘀热”理论对放射性损伤进行辨治,认为放射性损伤病因病机多为热毒互结,瘀热相搏,气阴两伤。以清热解毒,凉血散瘀,益气养阴,润燥生津为主要治法,标本兼顾;不忘后天之本,顾护脾胃贯穿治疗始终;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按主症特点施治。放射治疗开始配合中药治疗,可有效防治恶性肿瘤放疗患者的放射性损伤,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瘀热”理论;放射治疗;放射性损伤
7
|
2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214694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林昌松运用“祛风湿,通血脉,强筋骨”之法辨治类风湿关节炎经验
刘敏莹,徐强,刘小宝,郭颖,韩隆胤,钱凯,林昌松
DOI: 10.13359/j.cnki.gzxbtcm.2021.01.031
摘要:林昌松教授临床从事中医药治疗风湿病30余年,在采用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方面有较独特的经验。林昌松教授认为类风湿关节炎的主要病机为“风湿瘀阻,肝肾不足,筋伤骨损”,与“湿”“瘀”“虚”有关;治疗当辨活动期与缓解期。活动期以“祛风湿”为主,多选用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旨在祛风除湿,通络止痛;缓解期以“通血脉,强筋骨”为主,选用断藤益母汤治疗,在祛风湿的基础上,加强通利血脉。常见兼证为湿邪下注及气血不足,可分别采用五苓散加减、黄芪桂枝五物汤、八珍汤等。林昌松教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以“祛风湿,通血脉,强筋骨”为治则,同时审因立法,三因制宜,既病防变,已病防残,重视患者的健康宣教、心理治疗、运动疗法、用药后随访等,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祛风湿;通血脉;强筋骨;桂枝芍药知母汤;断藤益母汤;林昌松
25
|
8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977454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国医大师张磊以肠垢论治大肠疾病经验介绍
杨会举,孙玉信,高青,刘佃温
DOI: 10.13457/j.cnki.jncm.2021.01.059
关键词:大肠疾病;以肠垢论治;张磊;国医大师
26
|
5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977454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名老中医经验
王庆国教授临证运用附子经验总结
陈聪爱,王雪茜,程发峰,李长香,杜欣,樊姝宁,王庆国
摘要:附子味辛性温,归心、脾、肾经,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除湿、温经止痛等功效。王庆国教授继承张仲景的用药经验,临证时巧妙运用附子。从回阳救逆、量大重用,散寒止痛、配伍增效,补火助阳、早用广用3个方面介绍王教授临证运用附子的经验。通过配合清肺解毒法治疗痤疮、配合益气滋阴法治疗干燥综合征的2则验案,介绍王教授拓展运用附子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附子;名医经验;王庆国
58
|
8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228893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经验传承
从“一气周流”理论谫论汗证
徐晓卓,韩旭
DOI: 10.13463/j.cnki.cczyy.2021.01.011
摘要:黄元御《四圣心源》归纳出“左路木火升发,右路金水敛降,中焦土气斡旋”的“一气周流”理论。以“一气周流”理论为基础,其认为汗证的治则为调脾胃、调四维以求恢复各个脏腑功能,形成正常的“一气周流”,同时着重调理气机以求为“一气周流”提供动力。
关键词:“一气周流”理论;汗证;病机理论;临床应用
4
|
0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7829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医案选辑
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案
刘恒
DOI: 10.13703/j.0255-2930.20191211-0003
关键词: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CRPS);针刺;透天凉;悬灸
7
|
0
|
1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7828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名医传承
魏氏伤科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经验
颜威,奚小冰,许勇,贾友冀,李飞跃,李中伟
DOI: 10.3969/j.issn.2095-6606.2021.01.011
摘要:膝骨关节炎属于中医“痹证”的范畴,著名骨伤科流派魏氏伤科历经几代人的传承与发展,在治疗膝骨关节炎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强调“内外并重、气血兼顾”,创立了“气血为要、筋骨并重,肝肾为重、调摄脾胃,注重手法、调护平衡”的治伤学术思想。形成了集药物内治外治、手法诊治以及导引疗法等的综合疗法。结合临床病案对魏氏伤科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经验进行介绍。
关键词:魏氏伤科;膝骨关节炎;治疗经验
7
|
0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7832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名老中医学术传承
国医大师邹燕勤“肾病治肺”分期辨治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经验
吕勇,易岚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1.0113
摘要:肺与肾密切相关,国医大师邹燕勤教授运用“肾病治肺”法分期辨证治疗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急性期祛邪治标,以清咽宣肺为先,疏风宣肺以消风水;缓解期标本兼治,以补肺清利为重,安正以祛伏邪;恢复期扶正治本,以益气固卫为护,滋养肺肾以固根本。
关键词:肾病治肺;分期辨治;原发性肾小球疾病;邹燕勤;名医经验
4
|
1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38169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共 0 条
1
前往:
页
跳转
上一期
下一期
0
批量引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