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反馈
首页
视频专区
案例库简介
公告动态
下载专区
关于学会
高级
检索
个人中心
退出登录
登录
|
注册
最新刊期
2020
年
第
6
期
本期电子书
封面故事
上一期
下一期
专家诊疗经验
王小荣副教授应用白通汤治验三则
段淑文,姬有红,魏巧红,姚蕙莹,李喜云,张建伟,李天鹏,张鸿彬,鱼旦旦
DOI: 10.16841/j.issn1003-8450.2020.06.03
摘要:介绍了王小荣副教授灵活运用白通汤治疗不寐、多寐、口疮的验案。白通汤可交通阴阳,对其进行加减可治疗多种疾病,王小荣副教授认为,凡是少阴阳虚寒凝、格阳于上、阴阳不交、水火不济而导致的各种疾病,皆可用白通汤加减治疗,疗效颇佳。
关键词:白通汤;不寐;多寐;口疮;临床经验;王小荣
14
|
5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977057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临证经验
韩延华教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经验撷菁
匡洪影,刘莎,韩延华
DOI: 10.19664/j.cnki.1002-2392.200101
摘要:本文介绍韩延华教授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治疗经验,韩延华教授根据自己多年的从医经验认为本病在临床多见虚实夹杂、多脏失调同时出现,因此在治疗上多在以肝为核心的基础上注重脾肾,三脏共调,运用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做到“病证结合”,针对不同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关键词:韩延华;多囊卵巢综合征;诊治思路;用药特点;名医经验
5
|
0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105870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经验撷菁
张卫华针药结合治疗乳头溢液经验
陈蓉,郭新荣,张卫华
DOI: 10.13192/j.issn.1000-1719.2020.06.007
摘要:目的总结陕西省名中医张卫华教授以针药结合诊治乳头溢液的经验及学术思想,为乳头溢液的治疗提供参考思路。方法通过临床跟诊、访谈及临床原始病历和处方搜集,总结张教授对乳头溢液的诊治思路,以及运用柴胡疏肝散加减结合针刺疗法治疗本病的经验。结果张教授重视“病症结合”的诊断模式,在临床中首先通过溢液的颜色、性质、量、黏稠度、持续时间、伴随症状等初步判断病情。在治疗方面,基于传统中医理论,注重“肝主疏泄”的指导思想,提出了“肝失疏泄、气郁痰凝”是乳头溢液的基本病机,以“疏肝解郁”为主要治疗法则,以柴胡疏肝散为基础方药,配合针刺疗法,临床效果明显。结论张教授治疗乳头溢液从肝郁痰凝出发,以疏肝解郁、化痰散瘀兼补脾肾为主要治法,理论结合实践,整体审查,辨证论治,运用柴胡疏肝散灵活加减用药,联合针刺疗法治疗乳头溢液,临床疗效满意。
关键词:乳头溢液;肝郁痰凝;柴胡疏肝散;针刺疗法
4
|
1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38106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韩捷从痰瘀论治隆起糜烂性胃炎经验
孙慧霞,袁媛,韩捷,牛锦锦,刘宁博
摘要:隆起糜烂性胃炎又叫疣状胃炎,常伴有肠上皮化生或不典型性增生,甚则是具有癌变倾向的特殊类型胃炎,随着现代生活压力的增加及饮食结构的改变,发病率越来越高。但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亦无明确有效的治疗方法。故利用中医辨证论治的优势,从中医方面阐明其病因病机,确定有效的治则治法尤为重要。韩捷教授认为,此病多为饮食不节加之情志不调,使脾胃升降失调,水谷运化失常,气血津液运行不畅,以致化瘀成痰,久而固结胃腑。在“坚者消之”的中医治则理论的指导下,韩捷教授从痰瘀论治隆起糜烂性胃炎在临床中取得显著疗效。
关键词:韩捷;隆起糜烂性胃炎;痰瘀论治;坚者消之
5
|
3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38106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吕培文教授治疗血管重建无效的糖尿病下肢缺血性溃疡经验
王雨,孟元,徐旭英,王悦芬,吕培文
DOI: 10.3969/j.issn.2095-6606.2020.06.008
摘要:血管重建无效的糖尿病下肢缺血性溃疡是指通过外科旁路术或血管腔内治疗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病变继发严重肢体缺血溃疡后发生再狭窄、足溃疡复发,临床表现以肢体疼痛及疮面难愈合为主,属中医“脱疽”范畴。吕培文教授基于脉络学说,认为本病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为脾、肾、心气血阴阳亏虚,标实以毒与瘀为主,涉及湿、痰、热。病位以脉络为核心,涉及皮、肉、骨。临床辨证主要有脾肾阳虚、寒瘀凝滞证,气血不足、脉络瘀塞证,湿毒热盛、脉络瘀阻证。治疗时灵活运用回阳生肌法、活血生肌法、化腐生肌法,内外同治,扶正祛邪,调节体质及病变局部微环境。同时应用通补通络2法,强调以“通”贯穿疾病始终,恢复血运是关键,并结合临床病例加以阐述。
关键词:糖尿病;血管重建无效;下肢缺血性溃疡;络病;名医经验;吕培文
6
|
2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217645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史锁芳运用“六经欲解时”辨治肺系疾病验案
盛倩文,史锁芳
DOI: 10.13192/j.issn.1000-1719.2020.06.011
摘要:《黄帝内经》的“天人相应”理论强调了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协调性,并提出人的生理变化及病情的变化均具有时间节律性,现代医学的相关研究亦证实了这一理论并应用于临床,如依据血压昼夜节律变化给药的时间治疗学,2017年的诺贝尔医学奖更是对三位科学家的生物昼夜节律分子机制研究所作贡献进行了表彰。《伤寒论》的“六经欲解时”亦是一种按时间治疗学的思维方法来诊治疾病的理论,它不仅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也为临床诊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与挖掘。史锁芳教授在运用“六经欲解时”理论指导临床实践方面颇有心得,在众多肺系疾病治疗上屡获良效,附喘证、咳嗽分别从太阴、少阳欲解时论治,发热从厥阴、太阳欲解时论治,哮喘分别从太阳、阳明欲解时论治3则验案以资验证。
关键词:六经欲解时;喘证;咳嗽;发热;哮喘
6
|
1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38105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心肺有病,鼻为之不利”含义解析与临床意义
张舒雯,贺娟
DOI: 10.3969/j.issn.2095-6606.2020.06.010
摘要:《黄帝内经》“心肺有病,鼻为之不利”一语,古今注解中多强调肺鼻联系,而对心鼻联系认识不足。系统梳理历代文献,阐述心鼻二者在生理和病理方面的密切联系实有必要。生理上,心鼻相关实为心肺相关的延伸,心气充足则鼻窍嗅觉灵敏。病理上,阳虚痰阻,胸中气滞;情志不畅,心系拘急;火旺伐金,热胜则肿;心脉瘀阻,鼻络不通。结合临床案例进一步阐述心鼻联系的临床意义:诊断心脏功能时可增加鼻窍检查,治疗鼻塞等鼻部症状时需考虑从心论治。
关键词:黄帝内经;心病;鼻不利
5
|
1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38105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王孟清教授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合并肾损害医案一则
常依,王孟清
DOI: 10.11954/ytctyy.202006028
摘要:过敏性紫癜是发生于儿童的血管炎性疾病,合并肾脏损害,病程较长。王孟清教授以“清热凉血、止血消瘀”为治法,配合利湿消肿、解毒消斑、缓急止痛、补肺健脾、滋阴益肾等法,临床获得较好疗效,举王孟清教授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合并肾损害验案一则,以期阐明王孟清教授辨证处方之思路。
关键词:过敏;紫癜;治疗;经验
37
|
11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977055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眩晕高血压病举隅
张真,戴斌
DOI: 10.3969/j.issn.1672-2779.2020.06.040
摘要:高血压病是我国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之一,西医治疗以长期服用降压药物为主要治疗方式,但常因依从性差的原因导致血压控制不佳,而用中医辨证治疗对于首次发现高血压的患者,可明显有效地降低高血压的发病率。高血压病在中医学中属“眩晕”,在临床中常常会用半夏白术天麻汤来治疗眩晕,本文通过跟师医案及临床收集介绍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高血压眩晕临证方药的运用。
关键词:半夏白术天麻汤;高血压病;眩晕;痰湿
8
|
2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1058685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盆底疝医案1例
王重阳,严建
DOI: 10.3969/j.issn.1672-2779.2020.06.041
摘要:盆底疝在临床中较为少见,因其起病隐匿,发病症状不具有特征性,因此在面临此类情况的时候,临床医生通常较少考虑到盆底疝,而在发现或者诊断明确时,通常对患者的生活有所影响。手术是解决盆底疝引发系列症状的有效途径,现代医学研究致力于开发新型生物材料,可契合人体组织,减少不良反应,实现盆底疝的永久修补。本文以盆底疝病案一例,探讨其治疗方案。
关键词:盆底疝;盆底功能成像;生物材料
5
|
0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7773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生薏苡仁、茯苓、山药治疗虚胖经验——仝小林三味小方撷萃
顾成娟,王涵,朴春丽
DOI: 10.13463/j.cnki.jlzyy.2020.06.003
摘要:肥胖与中医学中的“脾瘅”密切相关,为脾瘅的早期阶段和中心环节。仝小林院士认为,虚胖多因后天之本不足,少食但脾胃虚弱无以运化,饮食聚于中焦,酿生痰湿,治疗以健脾利湿为主。虚胖多为代谢能力低下,辨证要点为腹型肥胖为主,常见气喘吁吁、囊囊肚腩,手脚发胀或水肿,女性多见。生薏苡仁、茯苓、山药是仝小林院士治疗虚胖的基础小方,可每日煮粥或煎药,长期服用半年以上。入煎剂时常用剂量为生薏苡仁30~120 g,茯苓为9~30 g,山药为9~15 g。
关键词:生薏苡仁;茯苓;山药;虚胖;仝小林
10
|
7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217958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马鞭草、垂盆草、土茯苓清肝经湿毒经验——仝小林三味小方撷萃
张莉莉,杨浩宇,郝瑞,赵林华,顾成娟
DOI: 10.13463/j.cnki.jlzyy.2020.06.004
摘要:仝小林院士认为解毒排毒主在肝,肝经湿毒最常见,若湿毒源于外感,则加强排湿解毒,重在清利;若嗜食肥甘厚味,内在脏腑功能失调而致湿毒内生,则须清热、祛湿、解毒。治法上,除祛湿解毒外,要将清热贯穿治疗的始终,因为湿毒易化热、化燥、伤阴。马鞭草、垂盆草、土茯苓是仝小林院士临床常用的清肝经湿毒态靶同调的三味小方。临床常用剂量分别为马鞭草30~45 g,垂盆草20~45 g,土茯苓30~240 g。
关键词:肝经湿毒;马鞭草;垂盆草;土茯苓;三味小方;仝小林
13
|
7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217959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黄芪、川桂枝、炒白芍治疗虚寒型胃痛经验——仝小林三味小方撷萃
李贺赟,顾成娟,王涵
DOI: 10.13463/j.cnki.jlzyy.2020.06.005
摘要:黄芪、川桂枝、炒白芍三味小方组合取黄芪建中汤之意,源于张仲景《金匮要略》,仝小林院士常用之治疗虚寒型胃痛。方中黄芪性微温味甘,可益气补脾,用量范围为15~45 g;桂枝味甘性温,具温健脾阳之效,用量范围为15~30 g;白芍味甘、酸,性微寒,具有和中止痛功效,临床常用剂量15~45 g。全方共奏温中补气,和里缓急之效,属于虚寒型胃痛的靶方。
关键词:虚寒;胃痛;黄芪;桂枝;白芍;仝小林
7
|
5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381065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吴洋昼夜两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伴抑郁失眠
顾玲丽,肖勇洪,周唯践,马晓琴,殷世云,粟荣,吴洋
DOI: 10.13463/j.cnki.cczyy.2020.06.014
摘要:云南吴佩衡扶阳学术流派传人吴洋教授认为,“阳虚邪凑”乃类风湿关节炎关键病因病机,治疗时强调“温阳祛邪,通络止痛”之法;若疾病迁延日久,出现抑郁失眠等临床表现,则往往兼见“肝郁血虚、心神失养”之病机。吴洋教授结合阴阳消长之规律,针对类风湿关节炎伴抑郁失眠的中医辨治方案,提出昼以“温阳祛邪、活血通络”止痹痛,夜则“疏肝解郁、养血安神”疗失眠的学术观点。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失眠;昼夜两方;吴佩衡扶阳学术流派
10
|
7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2179585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运用《伤寒杂病论》方治疗银屑病
王姗姗,林立,杨素清
DOI: 10.13463/j.cnki.cczyy.2020.06.017
摘要:银屑病是一种反复发作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伤寒杂病论》作为一部理论联系实践、理法方药俱全的中医经典著作,在指导临床、服务临床、治疗疑难病例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临床运用其中的经典方剂甘草泻心汤、桂枝茯苓丸、薏苡附子败酱散、桂枝芍药知母汤、小柴胡汤治疗银屑病行之有效。临证中抓准病机,结合患者皮损及临床症状进行正确辨证,是发挥经方治疗效果的关键,同时体现了中医异病同治的思想,为临床治疗银屑病提供思路。
关键词:《伤寒杂病论》;银屑病;异病同治
8
|
0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7774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新冠肺炎专题
111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中医辨治临床观察
黄东晖,冯淬灵,蔡俊翔,王凯源,谢东平,冯枫,宋林,温敏勇,王同汉,张忠德
DOI: 10.3969/j.issn.1006-2157.2020.06.003
摘要:目的报道中医辨治111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医病因及病机。方法广东省中医医疗队于2020年1月29日至2020年2月11日接管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111例新冠肺炎患者,在西医治疗基础上按轻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进行中医辨证施治,均给予中药汤剂或者颗粒剂。分别进行总体疗效评价及症状改善情况统计。结果111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中出院37例,病情改善62例,病情无变化3例,病情恶化转入ICU病房1例,死亡8例(其中4例为医疗队接管病区后12 h内死亡)。主要症状改善情况:轻型、普通型患者症状100%消失,重型、危重型患者发热、咳嗽、腹泻、便秘、恶心呕吐等显著改善。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隶属中医疫病范畴。湿毒疫邪是最主要的致病因素,湿邪困脾、疫毒闭肺是核心病机,湿邪贯穿始终,随疾病进展及个体禀赋差异可出现化热、化燥,少数可见寒化。治疗应中西医并重,中医药全程参与,辨证施治,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辨证论治;临床观察
17
|
4
|
8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217962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仝小林院士三味方萃
黄柏、生薏苡仁、白鲜皮治疗湿疹经验——仝小林三味小方撷萃
杨浩宇,张莉莉,顾成娟
DOI: 10.13463/j.cnki.jlzyy.2020.06.002
摘要:湿疹是临床常见的皮肤病,仝小林院士认为湿疹发作时多为湿热瘀毒所致,常用黄柏、生薏苡仁、白鲜皮三味小方态靶结合治疗湿疹,黄柏、生薏苡仁调湿热态,白鲜皮为治疗皮肤病之靶药。方中常用剂量黄柏为9~30 g,生薏苡仁为30~120 g,白鲜皮为9~30 g,若瘀重者,可加牡丹皮、赤芍,湿毒重者加土茯苓、苦参。
关键词:湿疹;黄柏;生薏苡仁;白鲜皮;仝小林
6
|
0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1058695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临证验案
罗颂平从阴阳论治卵巢早衰
朱玲,罗颂平
摘要:卵巢早衰病因不明,治疗棘手。罗颂平教授认为其病机特点为肾精早亏,天癸早衰,冲任早虚。从阴阳辨其病机本质,乃阴精虚衰为主,兼阳亦不足。故治疗卵巢早衰以补肾填精为其基本治则,阳中求阴,助源生化,同时重视补后天助先天,使脾胃健运,气血生化有源,则气能生精,血能化精,天癸得充,冲任得养,胞宫始能化经血孕胎元。卵巢早衰是慢性虚损性疾病,病程长,显效慢,需持之以恒,心身同治,配合疏肝解郁。并通过1例卵巢早衰患者2次自然受孕、顺利分娩的病例介绍其治疗卵巢早衰的临证经验。
关键词:卵巢早衰;阴阳;天癸;罗颂平
175
|
33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214671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南征运用消渴肾安汤治疗糖尿病肾病经验
孙健,南征
摘要:南征教授首次提出糖尿病肾病的中医病名为“消渴肾病”,认为糖尿病患病日久,机体产生的痰浊、湿热、瘀滞、水饮等病理产物在体内堆积、互结成为致病因素“毒邪”,毒邪侵袭肾络,影响肾脏的气血运行和津液输布,致肾之血络痰结肿胀,肾体受伤,肾用失职,从而形成糖尿病肾病。在治疗过程中,紧握“毒损肾络”病机关键,就抓住了疾病的本质,起到执简驭繁的作用。其创立的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有效验方“消渴肾安汤”,由榛花、大黄、土茯苓、黄芪等15味中药组成,分为解毒通络、扶正益肾、化瘀通络、导邪通络四大类,共同起到标本兼治的目的,共奏益肾解毒通络导邪的功效,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满意疗效。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毒损肾络;消渴肾安汤;临床经验
83
|
11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977055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刘英锋应用柴芎汤治疗少阳头痛经验
郭雨晴,周文婷,成西,陈六福
摘要:柴芎汤出自明代眼科名著《审视瑶函·运气原证》,为治疗太阳头痛方药。江西中医药大学刘英锋教授则用其治疗《伤寒论》第265条之少阳头痛,该条文对少阳头痛并未给出对应方药,但阐述了少阳头痛之机理,即风寒侵袭少阳,形成少阳表证凝滞经脉,寒郁火、实夹虚。本文通过学习和临床体验,认为柴芎汤用于治疗少阳头痛更有针对性,并对此作了探讨从而得出结论,循足少阳胆经的两侧头痛大多可用此方治疗。以柴芎汤作为治疗少阳头痛主方的意义,在于使《审视瑶函》治疗六经病头痛的方药体系得以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审视瑶函》;柴芎汤;少阳头痛;刘英锋
112
|
46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977056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名老中医学术传承
顾奎兴教授辨治食管癌经验
李志鹏,李伟兵,包玉花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0.0892
摘要:介绍顾奎兴教授诊治食管癌的经验,认为食管癌为本虚标实之证,正气亏虚、脏腑功能失调是食管癌的发病基础,痰瘀互结、癌毒内蕴是食管癌的病机关键。治疗上强调顾护中焦脾胃,同时注重化痰逐瘀、软坚散结、清热解毒,注重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并且在不同的治疗时期,亦有针对性诊治,选药用量讲究三因制宜。
关键词:食管癌;顾奎兴;中医治疗;名医经验
7
|
2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214671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共 0 条
1
前往:
页
跳转
上一期
下一期
0
批量引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