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刊期

    2020 2

      论著聚焦

    • 王丽敏,于静,岳月,张林,张丽艳,高明利
      DOI: 10.13194/j.issn.1673-842x.2020.02.003
      摘要:高明利教授承传路志正教授中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之经验,在病机上,强调脾胃失调为其病机之本,湿热痹阻为其病机之要;在治疗上,运用健脾和胃、升降、燥润之法调理脾胃且贯穿始终,宣肺、补脾、温补脾肾之法以扶正,而苦温、清化、理气、活血、芳香、淡渗之法以祛湿,且扶正祛湿并用,随证配伍调肝理脾、活血通脉之法,谨遵其经验,每获良效。  
      关键词:高明利;调和脾胃;湿热痹阻;类风湿关节炎;路志正   
      20
      |
      6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977029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 贾莉,葛琳,岑锴,冯兴华
      DOI: 10.3969/j.issn.2095-6606.2020.02.007
      摘要:口腔黏膜病是发生于口腔黏膜及其黏膜下软组织的疾病和症状的总称。冯兴华教授对中医治疗口腔疾病有独到见解,提出肝郁脾虚、湿热内蕴是口腔黏膜病的主要病机,疏肝健脾、清热燥湿为主要治疗方法,临床应用加味芩连平胃散治疗口腔黏膜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结合加味芩连平胃散治疗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灼口综合征、腺性唇炎3个验案进行阐述。  
      关键词:口腔黏膜病;加味芩连平胃散;冯兴华   
      5
      |
      0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7717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 许晶,侯丽,李潇,马薇,陈耀国,李冬云
      DOI: 10.3969/j.issn.2095-6606.2020.02.010
      摘要:恶性血液病是指各型急慢性白血病、淋巴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增殖性肿瘤、多发性骨髓瘤等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化疗是大多数恶性血液病的常规治疗手段,但化疗药物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杀伤人体的正常细胞,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的发生。胃气是中医基础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气机升降之枢纽,且与他脏有密切联系,而胃气是脾胃功能的重要体现,探讨“有胃气则生”理论在临床中的应用有重要意义。脾胃亏虚是恶性血液病化疗患者的重要病因,是肿瘤发病的重要因素,化疗导致恶性血液病患者脾胃虚弱加重。调理脾胃、顾护胃气在恶性血液病化疗中具有重要作用。化疗前期,以理气祛邪为主,兼以顾护胃气;化疗期,扶正祛邪,调理脾胃;化疗后期,扶正培本,恢复胃气。中西医结合疗效更佳。临床应结合辨证遣药组方,药物宜纯、宜平,分量宜轻,避免使用大辛大热、大苦大寒、大补大泻等伤脾败胃之品。  
      关键词:有胃气则生;恶性血液病;化疗;调理脾胃   
      10
      |
      6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214658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 詹天宇,庄宛滢,刘奕均,徐洁馨,汤立新
      DOI: 10.3969/j.issn.2095-6606.2020.02.012
      摘要:颈椎病多出现颈肩部疼痛、头颈部活动受限等症状。颈椎病患者X线片结果常表现为颈椎曲度变直,C3~C7骨质增生等,这些病理表现往往是颈部肌肉组织劳损导致头颈部灵活性受限后的一系列代偿结果。因此治疗的着眼点应放在改善头颈部灵活性及改善颈部肌肉组织的劳损状态上。以“扎跳”目标肌肉的方法,针刺颈部肌肉以缓解其不正常的紧张度,可恢复颈部肌肉的生理功能。治疗方法为首先选择可限制寰枢关节灵活性的头后大直肌及头下斜肌为治疗目标,其次选择影响头颈左右旋转功能的胸锁乳突肌及头夹肌为治疗目标。从以恢复寰枢关节灵活性为目标的局部取穴依据、以恢复头部左右旋转为目标的取穴依据、治疗点的选择方法、“扎跳”为中医传统针法等4个方面对局部取穴“扎跳”治疗颈椎病进行探讨,并结合临床的典型病案具体说明。  
      关键词:颈椎病;寰枢关节;扎跳;针刺;得气   
      6
      |
      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38083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 潘琳琳,孙君艺,王玉凤,张冰玉,刘桂荣
      DOI: 10.13192/j.issn.1000-1719.2020.02.016
      摘要:张志远教授为国医大师、全国名老中医,业医七十余载,博古通今,临床经验丰富,人称“活字典”。张老临床善用炙甘草汤,用药灵活,经验独到,常在原方的基础上加以化裁,临证治疗效果显著。文章主要介绍了张老运用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心悸、轻度精神分裂、老年痴呆、干燥症、月经先期、更年期综合征和愈后保健的经验,突出了其治病求本,辨证施治的治疗思想。  
      关键词:张志远;炙甘草汤;诊治经验;医案   
      28
      |
      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214659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 陈碧兰,于顾然
      DOI: 10.13194/j.issn.1673-842x.2020.02.022
      摘要:阿尔茨海默病主要病位在脑,与肾、心、肝、脾等脏腑关系密切,属本虚标实之证,五脏亏虚功能减退为其本,痰浊、瘀血、内毒等邪为其标。痰瘀阻络,毒聚络病,脑髓失养为其发生发展病情演变的病理过程。治疗应紧抓疾病的病机,辨证施治,同时标本兼治,以补脏为主,补其不足,兼顾铲剔痰瘀、通畅脉络,使毒去神安。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脑;脏虚络病;病机;辨证施治   
      5
      |
      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380825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 张莉莉,郑玉娇,韦宇,赵林华
      DOI: 10.13463/j.cnki.jlzyy.2020.02.003
      摘要:腰椎间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既往临床实践已证明,中医药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延缓椎间盘退变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导师仝小林教授认为肝肾亏虚是其内在基础,督脉寒湿是其关键因素。盐杜仲、独活、威灵仙三味小方是导师治疗该病态靶同调的靶方,其中盐杜仲补肝肾、强督脉,独活祛寒湿、通督脉,威灵仙祛寒湿、消骨质增生。三者临床常用剂量均为15~45 g。  
      关键词:三味小方;腰椎间盘突出症;仝小林   
      8
      |
      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38087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 顾成娟,刘文科,王涵
      DOI: 10.13463/j.cnki.jlzyy.2020.02.004
      摘要:仝小林教授将认为,对于老年人及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夜尿多是早期肾动脉硬化的预见症。补肾缩泉、活血通络为基本治疗原则。仝小林教授临床常用黄芪、山萸肉、水蛭粉为基础配伍治疗夜尿多,方中黄芪益气补虚固摄,山萸肉滋补肾阴,酸涩收敛,固精益肾,亦可以增强他药敛尿之力。水蛭粉疏通肾络,抵抗早期肾动脉硬化引起的血流减少,增加肾脏血流,为血络常用药物之一,也可化瘀通络,防止浊毒伤络。方中黄芪常用剂量为30~90 g,山萸肉常用剂量为9~30 g,水蛭的常用剂量为3~6 g,打粉冲服。  
      关键词:黄芪;山萸肉;水蛭粉;夜尿多;仝小林   
      10
      |
      6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217938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 林轶群,顾成娟
      DOI: 10.13463/j.cnki.jlzyy.2020.02.005
      摘要:仝小林教授从“态靶因果”方略出发,根据高血压病的自然发展过程,将高血压病划分为“病气血、病脉络、病脏腑”三期及“壅、水、郁、寒、老”五态。本文主要论述仝小林教授对于“壅态”高血压病的辨治思路及用药经验。“壅态”高血压病常见于中青年患者,常合并超重或肥胖、糖脂或尿酸代谢异常、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等。其核心治法为通腑降气、决渎壅塞。调节“壅态”的常用方为厚朴三物汤、大柴胡汤,而决明子、莱菔子、大黄针对“壅态”高血压病具有较好的降压效果,其中决明子常用剂量为15~60 g,莱菔子常用剂量为15~60 g,大黄的常用剂量为6~15 g。  
      关键词:决明子;莱菔子;大黄;高血压病;仝小林   
      7
      |
      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38087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 任那,张金花,侯丽辉
      DOI: 10.13463/j.cnki.cczyy.2020.02.015
      摘要:多囊卵巢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生殖障碍与代谢异常并存的生殖内分泌紊乱疾病,侯丽辉教授从事妇科临床40余年,长期致力于多囊卵巢综合征研究,认为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基本病机为脾虚痰湿,在总结前人的经验基础上,结合当代人的生活方式,自创以健脾理气,运湿化痰为治则的调体方,为临床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多囊卵巢综合征;脾虚痰湿证;侯丽辉   
      6
      |
      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38083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 范立华
      DOI: 10.16368/j.issn.1674-8999.2020.02.072
      摘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心绞痛属于“胸痹心痛病”范畴,病位在心,涉及肝、脾、肺、肾。与脾胃关系最为密切,为本虚标实之证。基本病机为气血阴阳亏损,痰瘀互结心脉。临证时重视痰瘀致病论,痰瘀日久,必会生郁化热。用药时刻固护脾胃,在辨证的基础上合用二陈汤、四君子汤、乌贝散等。倡导祛痰活血,喜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合丹参饮加味,并重用补气药物。巧用解郁清热药物,如檀香、郁金、黄芩、白花蛇舌草、虎杖等。重视风类药物,将风类药分为平肝熄风、活血祛风、养血熄风、辛散祛风4类,根据患者发病不同特点临证选用。  
      关键词:冠心病心绞痛;痰瘀致病;郁热;固护脾胃;祛痰活血;解郁清热;刘永业   
      7
      |
      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7717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思路与方法

    • 欧政杭,苏晓鹏,杜芸,肖康,曲淼
      DOI: 10.3969/j.issn.2095-6606.2020.02.011
      摘要:焦虑症又称焦虑性精神障碍,以与现实不相称的、广泛和持续性的担忧、紧张不安或反复发作的惊恐为主要特征,常伴有心悸、胸闷、气短、出汗、紧张性震颤、口干及颜面潮红或苍白等躯体症状。中医认为五脏神在调节机体精神情志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魄属于五脏神的理论范畴,魄的生理功能包括调节个体的精神情志、感觉运动以及内脏功能等。魄的功能正常依赖于肾精充足、肺气充沛、气机畅通。魄的功能失常可导致焦虑症精神症状以及躯体症状的出现。魄功能失调所导致的焦虑症,主要病机包括因肺气郁滞而导致的魄不畅以及因肾精亏虚、肺气不足而导致的魄不宁。可由肺肾入手调节魄的功能,从宣肺畅魄、益肾强魄、补肺涵魄等方面对焦虑症进行辨证施治。  
      关键词:焦虑症;五脏神;魄;肺气;肾精   
      7
      |
      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38084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方剂纵横

    • 莫志红,叶瑜,莫智旭,徐红艳,袁磊,林丹,亢学良,陈泳吉
      DOI: 10.19664/j.cnki.1002-2392.200029
      摘要:中医常用补血方为四物汤、当归补血汤及归脾汤等。著名血证大师唐宗海却提出炙甘草汤为补血第一方,观点独特,源于其“火即化血”的学术思想。笔者在临床中验证炙甘草汤补血效果卓著,远超四物汤等常用补血方,体现血证大师临证经验的过人之处。本文通过探讨唐氏将炙甘草汤为补血第一方的理论根据并举临床验案为例,旨在彰示此方的补血效果,提高临床治疗血虚的效果。  
      关键词:补血;唐宗海;炙甘草汤;学术经验   
      5
      |
      0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105822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临证经验

    • 熊伟南,张立,王雪,崔健昆,李延
      DOI: 10.19664/j.cnki.1002-2392.200031
      摘要:总结李延教授治疗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的经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为冠心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相当于传统中医学中的“胸痹”“心痛”“真心痛”等,其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以心阳亏虚为主,标实以痰浊和瘀血较为常见。本文从病因病机、临床特征、治疗等方面系统分析、总结了李延教授治疗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的临证经验。  
      关键词:冠心病;痰瘀互结;名医经验;李延   
      7
      |
      0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105823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经验撷菁

    • 李祥玉,崔琳茹,谢程程,李翔
      DOI: 10.13192/j.issn.1000-1719.2020.02.013
      摘要:随着眼局部用药种类的增多及滥用,药物性角膜炎日益增多,部分患者停药后,病情仍难以控制。李翔教授治疗此病经验丰富,多从肝经风热、湿热内蕴、气阴两虚辨证施治,临床获效甚显。  
      关键词:李翔教授;药物性角膜炎;经验总结   
      9
      |
      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217937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个案报道

    • 刘志勇,李航,李伟凡,孙丽蕴,王莒生
      DOI: 10.3969/j.issn.2095-6606.2020.02.017
      关键词:天疱疮;火赤疮;中西医结合治疗   
      9
      |
      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38083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名医精粹

    • 张菀桐,王旭杰,高蕊,李秋艳,翁维良
      DOI: 10.11656/j.issn.1672-1519.2020.02.11
      摘要:大动脉炎是一种慢性进行性非特异性炎性疾病,以抗炎、抑制免疫、扩血管等内科治疗为主,由于大动脉炎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因此如何控制病情发展、减少受累血管、控制血压、缓解症状成为治疗的重点与难点。文章系统分析翁维良教授应用活血通络法治疗大动脉炎长时医案1则(治疗33 a),通过对其诊治思路、用药经验进行分析,总结出翁教授在活血通络基础上,根据疾病不同发展阶段本虚标实的偏盛,运用搜风通络、清热解毒、清肝平肝治疗大动脉炎的临证经验。  
      关键词:大动脉炎;活血通络;临证经验;翁维良   
      22
      |
      7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977031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经验传承

    • 陈杰,郑颖,廖琳,刘文瑞,路建饶
      DOI: 10.13463/j.cnki.cczyy.2020.02.010
      摘要:叶景华主任认为,糖尿病肾病源于消渴病,消渴病的基本病机为脾气亏虚,发展至消渴病肾病阶段,则出现“脾损及肾”,因此消渴病肾病为“脾肾同病”之证。此外,消渴病肾病多有邪实致病,其中“瘀血”贯穿疾病全程,而“风邪”是继瘀血、水湿、痰饮、浊毒诸邪之外的另一大病邪,“风瘀致病”是消渴病肾病另一病机特点。在治疗时叶老主张采用“健脾益肾、祛风活血”为基本治法,随证加减,临证时对于糖尿病肾病蛋白尿、水肿往往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脾肾同病;瘀血;风邪   
      26
      |
      9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9770285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临证验案

    • 董国菊
      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于中医“疫”范畴。本文从临床角度出发,结合当前的研究结果及综合各家学说,对于其病名、病因、病性、病位、病机和临床辨证论治思路进行了初步分析和探讨,认为病名属于疫病,具体可以冠之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病因是疠气所致,疠气入侵后与天时、地域、人体相互作用呈现出以湿热为主的病性;病位从表里分属于半表半里之间,从卫气营血分大多属于气分证,从脏腑定位则在肺、脾胃、肝胆。病机以本虚邪胜、湿热内蕴为主,临床辨证要辨病辨证结合,分阶段并结合主证兼证,也要充分考虑半表半里枢机不利,还可以视情况应用中成药或者中药注射液,希望些许见解能够对中医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起到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治思路   
      6
      |
      0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105822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仁心雕龙

    • 丁思元,王琪格,胡镜清,林明欣
      摘要:以《黄帝内经》为代表的中医理论体系,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灵枢·九针十二原》载:“粗守关,上守机”,“机”为触发点、关键点之意,“守机”即是把握事物变化之关键节点,并适时干预,以收事半功倍之功。验之于临床,通过四诊合参,收集有效信息,精准辨识“疾病之机”,此为“识机”;根据“疾病之机”,制定相应治疗方案,精准把握“治疗之机”,此为“守机”论治。“守机”思想,可为诊疗提供新视野,旨在提高中医疗效。  
      关键词:病机;识机;守机;疗效;痰瘀互结   
      16
      |
      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977030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