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反馈
首页
视频专区
案例库简介
公告动态
下载专区
关于学会
高级
检索
个人中心
退出登录
登录
|
注册
最新刊期
2020
年
第
11
期
本期电子书
封面故事
上一期
下一期
经验撷菁
张静生活用五苓散临证经验
鞠庆波
DOI: 10.13192/j.issn.1000-1719.2020.11.011
摘要:五苓散是《伤寒论》中的名方,是仲景为太阳蓄水证而记,具有利水渗湿、健脾通阳功能。张静生教授为首届全国名中医,在临床上善于运用五苓散治疗多种内、外科疾病。文章先对五苓散的经典理论出处进行文献挖掘,将《伤寒论》《金匮要略》中有关五苓散的11条条文做了全面梳理,经归纳整理后,对其中的6条做了阐述,着重介绍张老对条文的独到领悟,其后结合张老在多种具体疾病的运用做一总结。指出五苓散不仅用于经典中所记载的太阳蓄水证、霍乱吐泻和痰饮咳嗽3个方面,而是广泛用于治疗自汗、盗汗、腹泻、尿路综合征、尿崩症、多尿症、遗尿症、睾丸鞘膜积液、特发性水肿、美尼尔氏综合征、心源性水肿等多种疾病。对每种疾病的治疗阐释均结合了张老师多年的临床经验、药量使用、配伍规律,读者读后可直接运用于临床,对活用经典、扩大经方的适应范围起到启迪的作用。
关键词:五苓散;名老中医经验;张静生
5
|
3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38140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8-01
李冀“医之悟”与“方之变”学术思想与临床应用
刘仕琦,王烨燃
DOI: 10.13192/j.issn.1000-1719.2020.11.012
摘要:“医之成,悟也;方之精,变也”由李冀教授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提出。他将“大医之道”的最高境界聚焦于“悟”“变”二字。“方之精”在于“变”,“变”赋予了方剂鲜活的生命,“方之变”的依据,乃医者临证之悟。“悟乃医之至,变乃方之至”,力倡“方无至方,方以效论”之说。该论文结合李冀教授临床医案,论述了其辨证施治时运用“悟变”理念的思维特点。
关键词:中医;方;悟;辨证论治;香砂六君子汤
5
|
3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38140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8-01
汪悦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经验
俞佳,汪悦,甘可,朱文
DOI: 10.13192/j.issn.1000-1719.2020.11.015
摘要:汪悦教授致力于中医风湿病临床30余载,在强直性脊柱炎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将强直性脊柱炎主要病机归纳为肾虚督寒,络气虚滞,治疗上以补肾强督通络作为治疗大法,并根据其病情之疾缓,分别治之。急则补肾强督稍佐祛寒除湿,缓则益肾填精佐以通络。用药上遵循急则治标,汤者荡也,以祛其邪通其络为务; 缓则治本,膏方善后,以培其虚荣其络为辅。另附验案一则以行佐证。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治疗经验;肾虚督寒;络气虚滞;膏方
10
|
6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2179875 false
发布时间:2022-11-22
刘启泉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胃凉的用药经验
王彩云,陈天鸽,李娅,孙建慧,王盼,刘文静,刘启泉,张纨
DOI: 10.13192/j.issn.1000-1719.2020.11.016
摘要:胃凉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常见症状,古人多从虚证论治胃凉,而刘启泉教授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中胃凉实证居多,常由气、湿、热、瘀导致胃气郁滞,气机不利,胃阳不通而胃凉。刘教授基于“不通则凉”原则,重脏腑,分层次,首用理气药; 辨三焦,分寒热,擅用化湿药; 审病因,顾脾胃,巧用苦寒药; 重病机,分阶段,灵用活血药,据胃凉病机之不同,运用相应治法,临床疗效显著。
关键词:刘启泉;不通则凉;胃凉;慢性萎缩性胃炎
10
|
5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2179884 false
发布时间:2022-11-22
李灿东教授运用二妙散治疗湿热痹验案举隅
汤水华,许若缨,黄铭涵
DOI: 10.3969/j.issn.1672-2779.2020.11.040
摘要:李灿东教授从医30余年,对内科多种疾病治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痹症病因病机上,李灿东教授认为福州地处东南,外邪以湿热偏盛,病初起以邪实为主,“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故病人体多湿热,复因外感风寒湿邪,寒易化热,而成湿热痹,故多以二妙散加减治疗湿热痹取得良好疗效。
关键词:名医经验;李灿东;二妙散;湿热痹
12
|
8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38141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8-01
鹿胎膏、阿胶、紫河车补精益髓经验——全小林三味小方撷萃
张莉莉,韦宇,于同月,马将
DOI: 10.13463/j.cnki.jlzyy.2020.11.003
摘要:小儿五迟、五软,妇女产后精血亏虚,老年脑髓空虚是临床上常见的疑难病。仝小林院士认为,羸弱、或贫血或行迟,腰脊无力是本病临床辨识要点,需将大补精血、益髓充督贯穿治疗的始终。用药上,根据多年临床经验,精选鹿胎膏、阿肢、紫河车合成三味小方。临床常用剂量鹿胎膏3g, 阿胶9~30g, 紫河车3~6g。
关键词:补精益髓;鹿胎膏;阿胶;紫河车;三味小方;仝小林
9
|
7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2179930 false
发布时间:2022-11-22
干姜、吴茱萸、肉豆蔻治疗2型糖尿病胃轻瘫(脾阳虚型)经验——仝小林三味小方撷萃
段丽云,顾成娟
DOI: 10.13463/j.cnki.jlzyy.2020.11.004
摘要:糖尿病胃轻瘫 (DGP)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中医药在治疗2型糖尿病胃轻瘫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仝小林院士认为,脾阳虚是2型糖尿病胃轻瘫的重要病机。治则为温阳散寒。治法以温脾阳为主,佐以降逆止呕、理气止痛。干姜、吴茱萸、肉豆蔻组成的三味小方是治疗该病态靶同调的药物,方中干姜温中散寒、回阳救逆;吴茱萸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肉豆蔻温中涩肠,行气消食,三药合用温阳散寒,可改善2型糖尿病胃轻瘫脾阳虚之病机。该小方临床常用剂量为干姜9~30 g,吴茱萸6~15 g,肉豆蔻6~15 g。
关键词:2型糖尿病胃轻瘫;三味小方;干姜;吴茱萸;肉豆蔻;温脾阳;仝小林
8
|
9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2179882 false
发布时间:2022-11-22
川芎、白芍、蜈蚣粉治疗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经验—仝小林三味小方撷萃
顾成娟,吴学敏,王涵
DOI: 10.13463/j.cnki.jlzyy.2020.11.006
摘要: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为临床常见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家庭关系。仝小林院士认为,改善血运,调节局部的血管神经的功能状态是关键。本病有虚实之分,标实者以气滞血瘀为主;本虚者以肾虚为主,行气活血化瘀应贯穿治疗的始终。仝小林院士临床常用川芎、白芍、蜈蚣粉为基础,配伍淫羊藿治疗阳痿,方中白芍酸甘化阴,养血柔肝,荣养络脉,蜈蚣力猛性燥,善走窜通达,通经逐邪,畅通经络,川芎甘辛温通,为行气活血之要药,佐蜈蚣以养血活血。三药配伍,补肝柔肝,荣养宗筋,养血益精,调和阴阳,行气通络,活血起痿。方中白芍常用剂量为9~30 g,川芎常用剂量为9~15 g,蜈蚣粉的常用剂量为1.5~3 g,打粉冲服。
关键词: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川芎;白芍;蜈蚣粉;仝小林
8
|
6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2179886 false
发布时间:2022-11-22
前胡、苏子、葶苈子治疗劲咳、郁咳经验——仝小林三味小方撷萃
王涵,张翠青,顾成娟
DOI: 10.13463/j.cnki.jlzyy.2020.11.007
摘要:前胡、苏子、葶苈子三味小方出自仝小林教授所创之前百苏苈汤,临床用于治疗上焦肺气郁闭之劲咳、郁咳有着良好的效果。外感四时寒热之邪,风寒袭肺,或痰热壅肺,或内伤饮停心肺,均易阻滞气机,肺之宣发肃降不利,肺气上逆,常变生为劲咳、郁咳。此类咳嗽经一般的化痰止咳之法疗效欠佳,缠绵恒日,久治难愈,其关键之处在于恢复肺脏正常的宣发肃降功能。前百苏苈汤中前胡、百部宣肺,以止咳缓嗽为主,苏子、葶苈子降气,以化痰蠲饮为要,两药对一升一降,既能通调肺气以治本,又兼祛邪止痉(支气管痉挛)以治标。临床上,前胡常用剂量为9~30 g,以15 g为多,根据咳嗽频度及剧烈程度选择合适剂量;百部常用15~30 g;苏子与葶苈子则依据咳嗽以痰为主或以饮为主来化裁使用,苏子化痰,常用剂量为9~15 g,葶苈子化饮,常用剂量为15~30 g。
关键词:咳嗽;三味小方;前胡;苏子;葶苈子;态靶辨证;仝小林
10
|
9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2179924 false
发布时间:2022-11-22
罗志娟“桂罗氏三分法”辨治经行头痛经验
何品豪,罗志娟,吴媛媛,潘永芹,蓝凯玲
DOI: 10.16367/j.issn.1003-5028.2020.11.0424
摘要:罗志娟教授针对经行头痛的特点,采用“桂罗氏三分法”治疗,即根据头痛患者的证型、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及所处的月经周期,“分证”“分阶段”“分周期”立方遣药。“分证”为以局部辨证定病变脏腑经络,以整体辨证定头痛的虚实寒热。经行头痛基本病机有二,一是气血失调,一是冲气上逆,合而致病,缺一不可。实证者,行气活血以止痛;虚证者,补气养血以止痛。无论何证,均注重平冲安冲,从肝脾肾三脏从发,结合证型,或补肾固冲,或平肝降逆,或健脾和中。“分阶段”为将经行头痛分为痛止期与疼痛期,痛止期,以治本为主,方药根据所属证型不同,或益气养血,或滋阴潜阳,或活血化瘀,或燥湿化痰;疼痛期,常用川芎茶调散加天麻、延胡索,以急治其标,缓解疼痛。“分周期”为将经行头痛分为三期治疗,行经期,以除旧为主;经后期,滋阴养血,佐以助阳;经前期,补肾助阳,扶助阳长。三分的结果需合而互参,不可有所偏颇,分周期、分阶段亦要针对各种证型进行辨证加减。
关键词:经行头痛;“桂罗氏三分法”;“分证”;“分阶段”;“分周期”;罗志娟
4
|
1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38141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8-01
当代名医
吴旭“调肠治神”针法治疗孤独症谱系障碍经验
朱力立,陈栋,张怡颖,唐萍萍,李建兵,鲍超
DOI: 10.13288/j.11-2166/r.2020.11.007
摘要:介绍吴旭教授治疗孤独症谱系障碍经验。认为本病多属先天禀赋不足,病位在心、脑,病机为心神失养,脑神欠明,但与中焦脾胃升降无序、后天生化乏源关系密切。治疗上主张“调肠治神”,重视通腑调气,安神补髓,主穴常取足三里、曲池、天枢、上巨虚、百会、印堂、气海、关元,操作手法多轻柔和缓。
关键词:孤独症谱系障碍;针刺疗法;调肠治神;名医经验;吴旭
22
|
12
|
1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9770946 false
发布时间:2022-11-22
医论·医案·医话
中医参与救治孕期重症乙型流感合并急性重度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例报道
刘晓燕
DOI: 10.3760/cma.j.cn115398-20200327-00342
摘要:中医参与救治1例在ICU抢救60 d的重症乙型流感合并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的中年孕妇患者,其入院诊断为:(1)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乙型流感病毒):① ARDS(重度);②感染性休克。(2)电解质紊乱:①低钾血症;②低钠血症。(3)孕24周。中医在抢救的第40天介入,此前对患者施以引产术,静脉-静脉体外膜肺氧合(veno-venous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VV-ECMO)联合间歇正压通气(IPPV)进行呼吸支持39 d,抗炎、抗休克、抗心衰等治疗。中医介入之时患者因血栓形成而撤下ECMO,炎症控制并不理想,呼吸频率50~60次/min,仍面临生命危险,以中医针药并用,当日呼吸频率降至36次/min。中医介入第3日体温恢复正常,呼吸频率降为日均22次/min;第8日可经口进食,开始撤呼吸机;第21日患者由ICU转出至普通病房;第32日痊愈出院。提示抢救危重症患者,需中西医并用;危重症阶段扶助正气是中医的优势;针灸在急危重症抢救中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
关键词:急救;中医药疗法;针灸;急危重症;乙型流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医案
54
|
8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9770947 false
发布时间:2022-11-22
仝小林院士三味方萃
冬凌草、滁菊花、麦冬治疗慢性咽喉炎经验——仝小林三味小方撷萃
罗金丽,顾成娟
DOI: 10.13463/j.cnki.jlzyy.2020.11.002
摘要:慢性咽喉炎是临床常见上呼吸道慢性炎症,中医药治疗本病不仅能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持久,且不良反应少。仝小林教授认为,呼吸道黏膜喜润恶燥,易感受各种热邪,郁热上壅,结于咽喉,持续煎熬咽部津液,破坏咽喉黏膜,则转为慢性咽喉炎,治疗可选用冬凌草、滁菊花、麦冬三味小方制成代茶饮频服缓治。方中冬凌草甘苦微寒,擅消咽喉肿痛,常用剂量为3~6 g;滁菊花清轻疏透,能发上焦郁火,散上焦郁热,常用3~6 g;麦冬润肺养阴生津,清热利咽,常用9~15 g。
关键词:慢性咽炎;冬凌草;滁菊花;麦冬;仝小林
9
|
11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2179883 false
发布时间:2022-11-22
临证验案
周彩云从“热气怫郁”理论辨治干燥综合征
吕行,周彩云,王鑫,张羽
摘要:干燥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主要累及人体外分泌腺的免疫病,除口干、眼干等腺体损害相关表现外还可出现呼吸、循环等多系统的损害,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存质量。现代医学对于本病尚无特效治疗,目前临床采用中医治疗本病已屡见不鲜,且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反馈。干燥综合征属于中医学“燥痹”范畴,其病机复杂,病情缠绵难愈。周彩云教授根据多年临证经验,提出本病发生发展的重要环节为热气怫郁、玄府闭塞,因此当以“达郁散热、宣通气液”为治疗大法。此外,根据“燥者濡之”“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提出“养阴生津、运化脾胃”为治疗干燥综合征的第二大法,且在治疗过程中应重视“身心同调”,在临证中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本文拟从“热气怫郁”理论阐述其对于干燥综合征的治疗经验,以期为本病的临床治疗开拓思路。
关键词:干燥综合征;火热论;热气怫郁;玄府气液说;周彩云
46
|
13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9770943 false
发布时间:2022-11-22
共 0 条
1
前往:
页
跳转
上一期
下一期
0
批量引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