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反馈
首页
视频专区
案例库简介
公告动态
下载专区
关于学会
高级
检索
个人中心
退出登录
登录
|
注册
最新刊期
2019
年
第
5
期
本期电子书
封面故事
上一期
下一期
田德禄教授基于“瘀毒论”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
曹云,郭志玲,黄佳钦,符欣,何莹,张忠绵,王维,林稼樱,张葳,方俐晖,李志红,田德禄
DOI: 10.3969/j.issn.2095-6606.2019.05.011
摘要:田德禄教授基于“瘀毒论”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明确“瘀毒”在病情演变过程中的地位,提出本病的发生存在由实转虚至虚实夹杂的病理改变,故于“病证结合”前提下,强调分阶段论治,重视对“瘀毒”的干预。又开拓性地将宏观与微观辨证相结合,深化病机认识,以指导临床用药,收效显著。
关键词:田德禄;慢性萎缩性胃炎;瘀毒论;虚痞
5
|
3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38036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经验总结
刘茂先
DOI: 10.19621/j.cnki.11-3555/r.2019.0555
摘要:慢性乙型肝炎(简称乙肝)发病与中医“毒”的概念密切相关,“毒”邪致病贯穿始终。本研究依据临床表现将乙肝分为湿热瘀结发黄证,伏毒留恋、湿热胶结证,痰湿凝滞、热毒郁结证3种证候类型,创制保肝退黄汤、乙肝宁、瓜蒌薏仁汤,并附验案及其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毒邪致病;医案
6
|
0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7644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徐景藩运用降、和、消三法治疗反流性食管炎
潘玥,陆为民,蔡佳卉
DOI: 10.16294/j.cnki.1007-659x.2019.05.014
摘要:徐景藩教授从医60载,尤擅脾胃病诊治。徐老认为反流性食管炎病因主要有饮食不节、外感六淫、忧思过度、脾胃虚弱等,病机总属胃失和降、气机失调,病位在食管,与胃、脾、肝关系密切。治疗上强调应着重调理胃、脾、肝三脏,以降、和、消为治疗大法,降法如和胃降逆、升脾降胃,和法如疏肝和胃、清肝和胃、调和身心,消法如消食化积、消痰化气、活血消瘀。并独创了糊剂卧位服药法以顾护食管黏膜。
关键词:徐景藩;反流性食管炎;胃失和降;气机失调;降法;和法;消法;糊剂
5
|
0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7647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李学铭温肾化气法治疗阴水水肿
叶黎青,李星凌,鲁科达,马红珍
DOI: 10.16294/j.cnki.1007-659x.2019.05.015
摘要:李学铭教授治疗阴水水肿强调温肾化气,行水消肿。常以生地黄、山茱萸、山药、茯苓、淡附片、黄芪、党参、甘草八味药合为主方,方中重用附子温阳,黄芪补气,茯苓健脾渗湿,或加干姜、炮姜助热,而慎用利水伤肾之品。李老认为治疗肾性水肿,只要辨证得当,即当守方,切忌短期内不效更方,使换方无数而病不得愈。
关键词:阴水水肿;温肾化气;行水消肿;附子;李学铭
6
|
0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105565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盛丽先中医证治小儿紫癜性肾炎临床经验
尚美妍,朱永琴,董玉鹏,王其莉,盛丽先
DOI: 10.13192/j.issn.1000-1719.2019.05.011
摘要:盛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认为小儿紫癜性肾炎病位在肾和膀胱,病性属本虚标实(或虚实夹杂),湿热内蕴、瘀毒伤络是其主要病机,“湿热”“瘀血”为基础病理因素。治疗上根据病因病机的不同分型论治,全程兼以活血化瘀。文章主要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治则、处方选用等方面入手,结合典型病例,介绍盛丽先教授治疗小儿紫癜性肾炎的经验,为临床中医药治疗本病提供一定的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小儿;紫癜性肾炎;经验;盛丽先
6
|
4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217876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李桂贤论治“阴虚怕冷”证学术思想探微
张天彬,李桂贤
摘要:目的:探析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李桂贤教授论治阴虚怕冷证型的学术思想。方法:从内经亢害承制理论深入剖析阴虚怕冷的病机,并以历代经典论著为依据,结合临床医案,对李桂贤教授论治阴虚怕冷证型学术思想展开讨论。结果:李桂贤教授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提出阴虚怕冷在病机演变过程中终不离乎脾肾之本、营卫之标、精气相生的观点,符合本病证的发生及转归特点,以“填精益髓”“滋脾肾阴”“和营透热”“调气和卫”治疗本证的经验,临床上取得较好疗效。结论:李桂贤教授首创论治阴虚怕冷证型学术思想和成功经验值得推广,对于医师在临床上辨识真假证候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李桂贤;阴虚怕冷;亢害承制;脾肾;风动;营卫
5
|
3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38035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李桂贤论治“阴虚怕冷”证学术思想探微
张天彬,李桂贤
DOI: 10.13192/j.issn.1000-1719.2019.05.012
摘要:目的:探析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李桂贤教授论治阴虚怕冷证型的学术思想。方法:从内经亢害承制理论深入剖析阴虚怕冷的病机,并以历代经典论著为依据,结合临床医案,对李桂贤教授论治阴虚怕冷证型学术思想展开讨论。结果:李桂贤教授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提出阴虚怕冷在病机演变过程中终不离乎脾肾之本、营卫之标、精气相生的观点,符合本病证的发生及转归特点,以“填精益髓”“滋脾肾阴”“和营透热”“调气和卫”治疗本证的经验,临床上取得较好疗效。结论:李桂贤教授首创论治阴虚怕冷证型学术思想和成功经验值得推广,对于医师在临床上辨识真假证候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李桂贤;阴虚怕冷;亢害承制;脾肾;风动;营卫
5
|
3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38036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刘敬霞化痰逐瘀法治疗中风后认知功能障碍
王晓光,刘敬霞
DOI: 10.13192/j.issn.1000-1719.2019.05.013
摘要:刘敬霞教授认为,痰瘀互结而蒙蔽脑窍是引起中风后血管性痴呆的病机关键,逐瘀化痰开窍治法对改善认知功能和促进学习记忆能力修复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治疗中风后认知功能障碍上以化痰逐瘀开窍法为主,兼以补益肝肾、益气活血通络。再根据患者的具体兼证佐以加减,主方用补阳还五汤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化裁以化痰逐瘀、补气活血通络、开窍醒神治疗。
关键词:中风;认知功能障碍;化痰逐瘀法
8
|
5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38035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徐瑞荣治疗骨髓增殖性肿瘤经验
吴晓龙,徐瑞荣,沈明月,丁淑敏,郭云,王晓晨,崔思远,刘奎
DOI: 10.13192/j.issn.1000-1719.2019.05.015
摘要:骨髓增殖性肿瘤(MPN)系一组克隆性造血干细胞疾病。徐师认为本病的病机包括“虚”“毒”“瘀”三大要素,治疗应遵循清热解毒、益气养阴、活血化瘀原则。除中药复方外,还可应用膏方与雄黄三粉联合治疗MPN,临床取得良好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与生活质量,并延长其生存期。
关键词:徐瑞荣;骨髓增殖性肿瘤;经验
6
|
0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105567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林琳辨治咳嗽变异性哮喘经验撷英
尹硕淼,陈远彬,林琳,周明娟
DOI: 10.13192/j.issn.1000-1719.2019.05.016
摘要:林琳教授临证日久,对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论治颇有心得,认为“风邪”是咳嗽变异性哮喘发作的主要病因,“风”也有“外风”“内风”之别,且两种“风”各有特点:外风是疾病发作的主要因素,内风是潜在因素,外风易兼寒邪、内风多伴气滞、风邪遏肺久生痰。“风盛挛急”是疾病发作期的核心病机,“肺肾阳亏”是咳嗽变异性哮喘反复发作的根本原因,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以“疏风止咳、补肾肃肺”为主要治法,并创制了仙芪青龙汤以祛风化痰、肃肺止咳、培补肺肾。根据病情进展,发作期要以祛风散邪为主,稳定期要以调补肺肾为要。
关键词:林琳;咳嗽变异哮喘;辨证论治;经验
6
|
3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380365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名老中医经验
王采文论治复发性流产经验总结
朱雯,须义贞
DOI: 10.19664/j.cnki.1002-2392.190150
摘要:王采文医师是全国著名老中医朱南孙教授的学术继承人,复发性流产主要治疗思路为:孕前健脾补肾,调补冲任以固根本,孕后补肾养血活血安胎以固胎元;孕前根据临床症状及体质分为脾肾两虚、气血两虚、血瘀三型,活血养血化瘀法贯穿始终;王采文老师立方喜用温药,治疗不忘兼顾脾胃;保胎过程中,大胆使用活血养血药,灵活变通,改善子宫血供,促进胚胎生长;结合现代检测技术,审症求因,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才能提高复发性流产的治愈率。
关键词:王采文;复发性流产;保胎;中医药
5
|
0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105566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临证经验
孙志运用泻胃补脾针法治疗2型糖尿病经验
杨敏芝,孙志
DOI: 10.16367/j.issn.1003-5028.2019.05.0171
摘要:孙志教授认为2型糖尿病的基本病机为胃强脾弱、本虚标实,饮食失调导致机体代谢紊乱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病因,治疗应以泻胃补脾为基本原则。其自创的“泻胃补脾针法”结合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可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质量,改善胰岛素抵抗,改善患者整体代谢,对减少胰岛素用量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2型糖尿病;针药结合;“泻胃补脾针法”;孙志
9
|
5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214645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经验撷菁
蒋健从郁论治不寐的临床经验及学术思想
王莹,杨蒋伟,赵婧玮,赵文芳,纪晓丹,蒋健
DOI: 10.13192/j.issn.1000-1719.2019.05.010
摘要:通过验案介绍蒋健教授治疗郁证性不寐的临床经验和学术观点。蒋健教授认为郁证与不寐有着难分难解的关系。郁证性不寐的证候表现异彩纷呈,临证时应通过发病原因、情志类表现、体质禀赋和人格特质、精神障碍类疾病认识、四诊要点及诊断性治疗进行鉴别。虽然其治疗的总原则是解郁安神,但仍需要将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关键词:不寐;郁证;从郁论治;临床经验
10
|
7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217876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5
共 0 条
1
前往:
页
跳转
上一期
下一期
0
批量引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