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刊期

    2019 18

      经方治疗急危重症及慢性疑难疾病专题

    • 熊兴江
      DOI: 10.19540/j.cnki.cjcmm.20190416.501
      摘要:炙甘草汤是张仲景治疗“脉结代,心动悸”“虚劳”“肺痿”的经典名方。一般认为,炙甘草汤“三分补阳,七分补阴”,主治虚劳内伤。但炙甘草汤方证为何冠之以“伤寒”?研究发现,《温病条辨》以炙甘草汤为基础的复脉辈“徒有其名而无其实”。由于历史条件限制,古今炙甘草汤医案均存在诊断不明确,疗效不具体,预后不清晰等问题,严重影响经典传承。笔者研究发现,炙甘草汤方证包括:①在现代医学的疾病方面,用于房性早搏和室性早搏,以及病毒性心肌炎并发的频发早搏;用于重症感染、高烧过程中或者之后,出现的快速性心律失常(室上速、房颤)合并长间歇或者传导阻滞;用于肿瘤放化疗后、肿瘤恶液质状态、血液病、终末期心衰、大手术后、急性失血、重症感染炎症控制后,以及其他重大疾病导致的营养不良、耗竭等虚弱状态,可以同时合并恶性心律失常、肿瘤高凝状态等;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病、肺间质纤维化、肺癌、肺癌切除术后等基础肺部疾病导致的咳、痰、喘;用于急性出血、失血,以及急性失血后容量不足导致的心率增快、血压下降;②在症状方面,心慌、心悸;胸闷,汗出,倦怠,乏力,气短;晕厥、猝死;咳嗽,咳痰,痰液量多,清稀;形体消瘦貌,皮肤干枯憔悴;容易便秘,大便干结如栗,数日一行;便血、子宫出血等血证;喜甜食;舌红无苔,脉结代,脉细数,双手脉均弱。笔者常年在心血管病重症监护病房工作,运用炙甘草汤治疗急危重症屡试屡效。研究发现,炙甘草汤治疗持续性房颤,可达到中药复律、转窦而不出现血栓事件;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便常规潜血试验阳性,可达到短期内迅速止血、潜血试验转阴作用;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数量为1×109个/L),可促进血小板新生;治疗不明原因的重度贫血、血小板减少症、白细胞减少症,可促进三系细胞上升作用;治疗肺癌、肺癌切除术后咳喘胸闷等虚弱状态,可滋补、强壮作用;肺癌、肺癌切除术后、血液病、急性失血等导致的慢性虚弱、消耗状态均属于“虚劳”范畴;炙甘草汤不仅是补虚良药,还是“古人的白介素”,能升血小板;其既能抗凝以预防血栓事件,又能止血以治疗消化道出血,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是为“东方的低分子肝素”“东方的质子泵抑制剂”;大剂量的生地黄是该方起效关键,笔者多从90 g起。经典名方炙甘草汤在治疗心律失常、消化道出血以及血液病方面疗效显著,有望丰富现代医学诊疗指南,但其临床证据、相关基因及靶向网络研究亟待深化。综上,基于现代病理生理及CCU重症病例可能是还原、诠释炙甘草汤方证的捷径。  
      关键词:炙甘草汤;心房颤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肺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贫血   
      35
      |
      13
      |
      8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9770142 false
      发布时间:2021-11-02
    • 熊兴江
      DOI: 10.19540/j.cnki.cjcmm.20190416.502
      摘要:白虎加人参汤出自《伤寒论》,可以清热、益气、生津,主治阳明热盛,气津两伤。白虎加人参汤方证特征如下:在现代医学的疾病方面,①白虎加人参汤不仅用于肺部感染、流感、脑炎、肠伤寒、院内感染等感染性疾病,还可用于中暑、热射病等;②白虎加人参汤还可用于急性脑血管病、糖尿病、重度高渗、高钠血症、顽固性低血压、休克等内伤杂病。在症状方面,白虎加人参汤主要用于大汗出后、烦、渴、欲饮水数升、口干、舌上干燥、脉洪大。笔者在心血管病重症监护病房工作中,屡屡运用该方治疗急危重症。研究发现:该方可用于外感及内伤杂病过程中见有热甚,津液大伤,渴欲饮水,口干舌燥等指征;顽固性低血压、低血容量性休克等每天需要大量补液方才能勉强维持血压也属于条文“大烦渴不解”“欲饮水数升”的延伸;重度高渗、高钠血症,每天需要鼻饲大量灭菌注射用水(或凉白开水)也是条文“大烦渴不解”“欲饮水数升”的延伸;教材中的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等白虎汤“四大症”实为白虎加人参汤方证,且应加“大烦”而成“五大症”更为贴切;“大热”不是指症状,而是指病机。  
      关键词:白虎加人参汤;高钠血症;休克;高渗;糖尿病;急危重症   
      25
      |
      16
      |
      1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9770143 false
      发布时间:2021-11-02
    • 熊兴江
      DOI: 10.19540/j.cnki.cjcmm.20190117.001
      摘要:柴葛解肌汤出自明代医家陶节庵的《伤寒六书·杀车槌法》,主治外感风寒,郁而化热证。柴葛解肌汤方证特征包括:在现代医学的疾病方面,可用于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医院内感染等急性外感发热类疾病;在症状指征方面,主要用于头痛,眼睛疼痛,眼眶疼痛,目眩;发热,寒热往来;口干,口渴,欲冷饮,口苦,咽干;鼻干,鼻塞,流鼻涕;纳差,默默不欲饮食;项强,后背僵硬不舒;失眠,难以入睡;咳嗽咳痰;腹痛,肢体抽搐;脉微洪。研究发现,太阳、少阳、阳明三阳合病在急性外感发热类疾病中极为常见;南方与北方的外感在病机上迥然不同,北方多以三阳合病为主;三阳合病是柴葛解肌汤病机核心,其中,尤以头痛为该方辨证关键;柴葛解肌汤不仅可治疗外感疾病,针对急危重症患者住院期间出现的院内感染,同样有效;柴葛解肌汤、小柴胡汤合麻杏石甘汤、小柴胡汤合大青龙汤同为主治三阳合病的屡试屡效经典名方,但三者在指征上存在差别,不可混用、误用。  
      关键词:《伤寒六书》;柴葛解肌汤;三阳同病;外感发热;医院内感染;急危重症   
      62
      |
      18
      |
      7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9770141 false
      发布时间:2021-11-02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