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彦刚从“火郁发之”论治非糜烂性反流病
暂无标题
DOI:10.19945/j.cnki.issn.1006-3250.2021.08.035
扫 描 看 全 文
1.河北中医学院研究生学院,石家庄 050091
2.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北京 100029
3.河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石家庄 050011
扫 描 看 全 文
许妙婵, 王彦刚, 杨泽祺, 等. 王彦刚从“火郁发之”论治非糜烂性反流病[DB/OL].(2023-09-15)[2023-11-05].http://cccl-tcm.cacm.org.cn/thesisDetails#10.19945/j.cnki.issn.1006-3250.2021.08.035
非糜烂性反流病(non-erosive reflux diseases)存在与反流相关的不适症状,但内镜下无食管黏膜破损,以症状作为主要诊断依据,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西医主要使用抑酸类药物治疗,但效果不尽如人意。该病属于中医学“吐酸”“呕苦”“嘈杂”等疾病范畴,王彦刚教授认为本病核心病机为“郁火”,乃气机升降失司、热郁遏于内所致,与NERD关系最为密切的为“胃中郁火”“肝中郁火”与“肺中郁火”。针对核心病机采用“火郁发之”的经典治则,通过因势利导给予内蕴于里的火热邪气以出路,从而使郁热得清、升降有序。并结合脏腑不同特点提出特色治则,强调“胃中郁火”宜降宜透散,“肝中郁火”宜疏宜泄,“肺中郁火”宜清宜通,用药以辛苦为主,认为不必尽用寒凉之品须兼温散,提出“药不远温”的理念,其疗效确切,以资借鉴。
火郁发之非糜烂性反流病中医经验王彦刚
李军祥, 陈誩, 李岩. 胃食管反流病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7年)[J].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2018, 26(3): 221-226.
何梦瑶. 医碥[M].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9: 128.
王静宇, 谭东宇, 康伟聪, 等. 国医大师李士懋先生“火郁发之”常用药对探析[J]. 时珍国医国药, 2019, 30(4): 988-989.
张介宾. 景岳全书[M].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994: 335.
李用粹. 证治汇补[M]. 太原: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1: 37.
秦景明. 症因脉治[M]. 上海: 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2008: 306.
集川原, 王彦刚, 吕静静. 王彦刚运用浊毒理论从胃论治咽异感症的经验[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8, 24(3): 406-408.
王靖怡, 高嘉良, 王阶.“火郁发之”探微[J]. 中医杂志, 2019, 60(13): 1081-1084.
陈思馨, 纪立金. 浅谈胃气的升降理论与临床运用[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9, 25(7): 904-905.
唐元瑜, 纪立金.《内经》“火郁发之”理论的发生学研究[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 19(5): 79-81.
唐容川. 血证论[M]. 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7: 8.
王星晨. 化肝煎治疗肝郁化火病证的运用[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 16(8): 84-86.
周平平, 王彦刚, 郝新宇, 等. 王彦刚教授治疗糜烂性胃炎常用药对浅析[J]. 河北中医, 2018, 40(9): 1285-1289.
缪希雍. 神农本草经疏[M]. 太原: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3: 215.
叶天士. 临证指南医案[M].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8: 212.
戴天章. 重订广温热论[M]. 福州: 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0: 117.
陶抒瑶, 刘强, 张宁, 等. 火郁发之——升降散之浅析[J]. 湖南中医杂志, 2019, 35(3): 105-106.
朱震亨. 丹溪心法[M]. 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7: 36.
黄玉燕, 郑齐, 汤尔群, 等. 运气“火郁发之”析微[J]. 环球中医药, 2017, 10(11): 1338-1341.
0
浏览量
1
下载量
0
CSCD
关联资源
相关文章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