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 100053
2.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
扫 描 看 全 文
孔柄坛, 冯慧, 付守强, 等. 刘喜明从气血阴阳论治下陷病经验[DB/OL].(2023-09-15)[2023-11-05].http://cccl-tcm.cacm.org.cn/thesisDetails#10.19945/j.cnki.issn.1006-3250.2021.04.033
孔柄坛, 冯慧, 付守强, 等. 刘喜明从气血阴阳论治下陷病经验[DB/OL].(2023-09-15)[2023-11-05].http://cccl-tcm.cacm.org.cn/thesisDetails#10.19945/j.cnki.issn.1006-3250.2021.04.033 DOI:
DOI:
下陷病多从气虚、中气下陷论治,然而气虚作为下陷病之标并不能代表其根本病机。刘喜明教授站在病机角度,从气血阴阳辨治出发,认为气虚、血虚、阴伤、阳虚均可引起下陷病的发生。气虚下陷的主要病机为气虚失摄,主要病位在脾、肾、肺;血虚下陷的主要病机为血不荣养、无力维固和血不敛气、气散气陷,主要病位在肝、心;阴伤下陷的主要病机为阴伤气坠、无所依附和阴伤气薄、无所生化,主要病位在脾、肾;阳虚下陷的主要病机为阳不温煦、职守失司、精微走泄,主要病位在脾、肾、心肺,文末附医案一则加以佐验。
下陷气陷气虚血虚阴伤阳虚刘喜明
杨士瀛. 仁斋直指[M]. 北京: 中医古籍出版社, 2016: 117.
张介宾. 景岳全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5: 1273.
李东垣. 脾胃论[M].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1: 55.
傅强, 赵进喜, 王慧如, 等. 浅论气陷理论及临床意义[J]. 中医杂志, 2017, 58(15): 1270-1273.
陆中岳. 从脾阴虚气陷辨治妇科疾患[J]. 上海中医药杂志, 1991, 25(5): 13-15.
叶天士. 临证指南医案[M]. 苏礼, 等,整理.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6: 437.
0
浏览量
1
下载量
CSCD
关联资源
相关文章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